定州中部,當年漢昭烈帝劉備也曾在此擔任過縣尉的安喜縣地界。繚亂的蹄聲不止,十餘騎正在鄉野僻境間狼狽的奔走著。
而帶隊衝馳在最前面的,自然便是又從後唐軍中出走的劉知俊...顛簸的馬背上,他面沉如水,咬牙切齒,也仍不住的恨道:
“區區北平國,卻也派兵來搜捕...王都那廝,也盼著取我人頭,而向魏帝邀功請賞......”
本來身為魏朝開國功臣之一,也是統掌一路牙軍的藩鎮節度使...如今的劉知俊已全然再無當年馬上管軍、馬下管民時的威儀,他勢如喪家之犬,卻又只得一路奔逃下去,以盼著能儘快投從別處,再圖個安身之所。
背反魏朝,又從後唐叛逃...方今北平這等小國,暫且又為魏帝李天衢馬首是瞻,劉知俊思前想後,心想著能去投效的去處...恐怕就只有稱雄於塞外,如今勢力也已延伸至燕雲地界的契丹了。
本來劉知俊心氣極高,而不屑於去投從塞外異族勢力,可問題是他現在卻還有的選麼?
而且既然契丹國主耶律阿保機也有雄心壯志,又極力注重吸納漢人為其效力,劉知俊心說就憑我這一身本事,當然也很有可能倍受阿保機器重,他契丹既然胡漢分治,那麼有朝一日,我不是也有機會統掌契丹治下的漢軍,而利用契丹稱雄於一方?
至於助契丹殺入中原,是否又會遭世人非議...劉知俊尋思自己先顧自保,以後的事,也只得走一步,看一步了。
然而從成德軍鎮州北上投奔契丹,也勢必要經過北平國治下疆土。劉知俊深知北平王王都既然暫時又轉而向魏帝稱臣,那麼也絕對不會任由他這個魏朝叛將順利透過。
但是後唐潰敗,如今也已是岌岌可危...劉知俊尋思如果隨著敗軍撤返回河東太原,再出走也更容易事發敗露。所以叛逃須趁早,就在隨軍出戰期間伺機脫離...至於途徑北平國北上,這個險,他便必須來冒。
果不其然,北平巡邊部眾,立刻便要出手擒殺住他們這夥出逃的人馬。劉知俊仗著手中大劍,固然能暫時突圍逃脫...可北平到底也是個藩國,必然還會派出大股兵馬前來圍追堵截。劉知俊深知他再是武藝高強,可如今麾下不過區區十餘騎,也斷然無法抵擋住千軍萬馬,也只能一直奔逃下去。
只是接連三四日下來,劉知俊與其子劉嗣彬,帶領十餘隨從避過城郭縣鎮,專挑人跡罕至的荒郊僻野奔走...被不久前卻仍被一彪哨騎撞破了行蹤。遭遇小股兵馬截殺,劉知俊固然不懼,可一旦行跡暴露,也必然還要招致來數以十倍、百倍的軍力圍剿...所以還是要馬不停蹄的繼續逃下去。
然而遠處成群的馬蹄聲疾響,再傳入劉知俊等一眾人耳中之時,也讓他們各個神經都緊繃了起來...畢竟這裡是北平國的地盤,一旦被搜捕的兵馬發現,立刻會召喚來周圍其它同僚部曲,這自然也都在意料之中。劉知俊惡狠狠的啐罵了一口,繼續驅使著胯下已大口喘起粗氣的戰馬,又厲聲喝道:
“無論又有多少追兵,暫也不必管他!只顧快馬加鞭,繼續往北面疾奔!”
劉嗣彬以及那十餘滿面疲態懼意的隨從,只得繼續追隨著劉知俊催馬加速疾馳,也顧不得有些戰馬已經開始口吐白沫...周圍陣陣蹄聲,也是自東西兩個方向交織響起,很明顯北平追兵部曲遙相呼應著,逐漸朝著中間靠攏,而意圖慢慢收網,嘗試縛住劉知俊這一頭在郊野間奔行的猛獸。
周圍的景緻飛速朝著後面流逝,劉知俊一邊驅使戰馬疾馳,一邊瞪目來回眺望,尋思著無論北平軍又派出了多少兵馬前來,如若追擊的部眾趕上來時,說不得也就只有再奮力斬殺一番,最好能斬翻帶頭的將官,稍洩心中忿氣,以圖能夠嚇退其餘兵卒。
只是後繼追兵來的太快,也讓劉知俊心中生出一股不祥的預感...無論北平王王都,是否已經將我逃入他治下領土的訊息呈報於魏帝知曉,來的不管是魏朝軍旅還是北平兵馬...如果他們已經意識到我意圖北投契丹,那夾擊而來的,也絕不僅僅是後面那兩撥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