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只是遠距離的對射,可甫一發現對方的存在,便立刻打出了火氣。
到底控弦射術,都是彼此引以為傲的本事...而安審琦、符彥卿二人年紀相差不過一歲,正值血氣方剛之齡,更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如今在殺陣中棋逢對手,當然不願被對方給比下去。
現在的符彥卿與安審琦固然不會知曉,他們本來都應該同為後唐將門子裔。
而且連同高行週一塊,符彥卿、安審琦於正史軌跡中,因石敬瑭向契丹借勢篡位,向耶律阿保機之子耶律德光跪認高呼爸爸,而致使中原王朝開始為北虜勢力所壓制之後,即便再與外族交鋒,已經不似自己的先人長輩那般,對於契丹通常能保持壓制性的勝率...可他們仍是在後晉時節卻也都能抗擊外敵、屢立戰功,使得契丹人聞名色變的同道袍澤。
這兩個自後唐貫穿後晉、後漢,直至後周、宋朝時節,能得到歷朝國君尊崇的名將,現在卻是各為其主。而且察覺到對方之後,還要使盡渾身解數,意圖一箭射殺敵手!
但聽得“咻!”的一聲箭嘯從旁掠過,安審琦耳畔貫風,非但頓覺腦袋當即嗡嗡直響,引得耳鳴聲經久不絕,他的臉頰也被勁風颳得火辣辣生疼。
恰如針尖對上麥芒,分毫不肯服軟。安審琦及時閃避,便立刻聽聲辯位,以極為迅速的動作開弓如滿月,一箭射去,仍是迅似閃電!
然而安審琦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寨牆上那個勁敵所處的方位,他臉上神情也不免變得愈發凝重起來。
因為比試一番過後,安審琦漸漸的發覺,與自己對決弓箭的那個敵手,非但處於高處,所以更佔優勢。而對方的控弦射術,似乎也要比自己稍高一籌,也務必要把神經繃得緊緊的,否則稍有不順,那麼下一刻,便很有可能成為倒斃在馬下的一具屍首......
而且方才驚鴻一瞥,安審琦發現那員敵軍小將與自己的年紀相當,他也不禁又想到魏朝良將如雲,而其中論射術的話,本來同為沙陀族裔的安仁義當為翹楚...可如今對陣的敵手年紀輕輕,射術便有此進境,恐怕加以時日,也很有可能達到安仁義那般的水準。
畢竟符彥卿現在年紀尚輕,雖然還稱不上箭術通神,可是他現在便得人稱讚射獵百發百中,射中疾奔中狐狸的眼睛而不傷及皮毛,基本也能做到例無虛發,無論目力還是對於目標動作的預判把握,自然也是遠勝常人。
只是寨牆上方同樣有箭嘯聲颼颼劃過,符彥卿還要兼顧周圍的情況,也就無法屏氣凝神,如同一個老練的獵人那般,靜靜等候射殺獵物的最佳時刻。
所以雙方几輪箭簇呼嘯對射,安審琦勉強躲閃得過,符彥卿同樣也能及時作出預判。可是他們身邊卻有不少人相繼中箭,後唐騎陣那邊中矢墜馬,而魏軍連營這邊則慘叫撲倒。
寨牆上方,也仍有些士兵身上插著羽箭,也不顧箭桿不停顫晃,而嘶聲喝罵著仍要開弓引箭,儘可能仍要向連營外的敵軍予以反擊!
瓢潑似的箭矢拋射而去,安審琦卻忽然聽得後方有唿哨聲起。他畢竟是須聽從軍令作戰的騎將,也深知自己在戰場上不可做意氣之爭...安審琦遂不甘的朝著寨牆上望了一眼,又高聲喝令,便統領麾下騎射兒郎與周圍其他同袍一併朝著另個方向撲去......
而又將弓弦挽滿,將明晃晃的箭簇朝著外面騎陣瞄準過去的符彥卿,忽的又聽見身側喊殺聲大作。當他轉頭望去,就見不遠處一架長梯上已經衝上來近十名敵軍士卒,後邊也仍有人不斷攀爬上來,並開始同附近的魏軍軍士激戰在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