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繼志一方面接受他父親李天衢的管教觀察,一方面又時常受母親顧惜雲的慫恿敦促,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偏偏他沒有主見,依來順受慣了,即便時常憂慮不安,但下意識的還要去爭取魏朝嗣君的位子。
可是這段時日,父皇的確對四弟愈發的關注...而我頭一次奉旨外派到地方,代帝君巡狩,如若連豫南籌集賑災、轉運糧秣這般職事都不能勝任的話...父皇必定對我非常失望。
李繼志又忐忑的暗念道:而四弟又的確天資聰穎,至於二弟雖然也有意爭嗣君之位,可以他的性情而言,應該不為父皇所喜;三弟則根本無心政事,父皇看來也由得他作詞學賦...可再過幾年,四弟年歲漸長,而更受父皇青睞...魏朝嗣君的位子,不是終究要由他來做?
畢竟李繼志性情相對軟弱,即便是在這般為了爭權奪勢,就連父殺子、子弒父都不是什麼稀罕事的時代...如梁廢帝朱友珪那般為了奪取皇位,便不惜弒父殺兄那般的惡行,他連想都不敢去想。
可現在也已經有了危機意識,再聽張漢融刻意提及,李繼志當即方寸大亂,所以他一改方才義正言辭的模樣,再向張家兄弟望去時,不由眼巴巴的急聲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你們出的主意,到底有悖於法理...可若要籌集足夠的糧秣,賑濟災民之後,再轉運至汴京,讓父皇滿意。難道真的便只能行此下策了麼?”
聽李繼志這番話說罷,張家兄弟三人便知這個大皇子還是一如既往,三言兩語下來,到底還是要按他們的意願行事,張漢傑遂又趁熱打鐵的說道:
“陛下,這法是誰定的?還不是當年由我朝帝君定的?可當年陛下打天下時,諸藩弱肉強食,又哪有什麼法理可講?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州府官陽奉陰違,糧商囤糧居奇,既然罔顧我朝威嚴,故而不能用尋常律法,只能以非常手段對付。
即便殿下遷就那些庸官奸商,他們可不會顧念您宅心仁厚。這便是要做殿下您成為我朝嗣君的絆腳石,無論用什麼法子,不是應當儘快除了?”
李繼志目光遊離,卻不自覺的點了點頭,但也仍是手足無措的說道:
“可...可是,我又當如何做?”
經過一番言語誘導,李繼志已完全陷進套裡。可是他自幼讀的是修身養性、汗青史冊,乃至治國為政相關的書經。如何設套誣陷、橫徵暴斂、坑害官民卻是兩眼一抹黑...可這些勾當對於張家兄弟本來就有當奸臣的潛質,張漢倫便適時的站出身來,說道:
“這等事由陛下勞心,的確還是有些不妥...而卑職兄弟三人向來願供殿下驅策,是以接下來的事...也由我等為殿下全權代勞便是了......”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