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帳當中,劉鄩從斥候軍校那邊確認鎮守鄜城的李存璋所部守軍,仍是沒有半點動靜...他輕嘆了聲,隨即喃喃唸叨:
“本打算誘使那李存璋主動出擊,我與康節帥則分別統軍自坊州、同州齊頭並進,對鄜延軍腹地形成夾攻之勢,而教敵軍疲於應對...可是那李存璋果然老成謹慎,也不會輕易中計......
但李存璋即便打算以逸待勞,等我軍主動去攻,這次攻打鄜延軍的,可不止是兩路牙軍。還有偏師出慶州,侵入鄜州東隅,而對北面接鄰的延安府構成威脅時...他可還能沉得住氣?”
差不多在同一時刻,一支規模在兩萬人左右,而以騎兵為主的軍隊,已經從鄜延軍東隅殺入境內,兵鋒所向,便是鄜州治所洛交縣以西,距離北面延安府路程也不算遙遠的直羅鎮。
騎軍甲堅兵利,呼嘯東行,而行伍間漢話、回鶻語、吐火羅語的號令聲此起彼伏。軍陣中雖然打出的魏朝的旗號,可是這一支軍旅的騎兵其中有七成上下,無論貌相還是衣甲,或多或少也都帶著些異域特色......
更為顯眼的是,騎陣後列,還有至少兩三千騎乘駱駝的軍健催騎疾行。相較於戰馬而言,駱駝雖然腳程與爆發力有所不及,但是勝在耐力與負重力,就算不是在沙漠地帶作戰,若是戰術運用得當,也依然能夠發揮奇效。
這支以騎兵為主的軍隊,其中身上鎧甲外多著白袍的,則以肅州龍家的焉耆人為主;而以漢家兒郎為主的部眾,則是由曹仁貴統領的歸義鎮牙軍;而數量最多的,卻本是甘州回鶻出身的騎軍甲士。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當初被魏朝徹底打服,而甘願接受中原王朝的直轄統治,甘州回鶻也還有大量指望靠沙場建功,而能謀個出人頭地的青壯兒郎。既然已經做了魏朝的子民,當然也要聽憑調遣,畢竟對於靠廝殺謀生計的軍漢而言,建功立業的心思也都十分火熱。
忽然間,位於騎陣前列的一名軍將雙目一凝,旋即高聲示警。因為他與周圍騎兵的視線之內,已經眺望見前方一片旗幟招展,緊接著又有大股兵馬出現在地平線的那一頭。
相較於回鶻人與焉耆人的騎將騎兵,來的那一路軍旅身上散發出剽悍的野性似乎更濃烈了些...那群軍將士卒大多頭戴氈帽,也有少數露出腦袋的,頭頂卻颳得光禿禿的一片,在陽光下的照射下鋥然發亮,周圍的頭髮則被編成了小辮兒,隨著戰馬劇烈的顛簸來回亂晃。
而這支軍旅中看似有些身份地位的將領,非但做髡髮扮相,大多人耳朵上也都掛著一雙金光閃閃的大耳環。
顯然那邊也已發現由回鶻、焉耆組成的軍隊已殺入鄜延軍境內,軍陣中高聲呵斥號令的聲音接連響起。各部兵馬迅速擺開陣勢,做好了廝殺的準備,絕大多數將官兵揚起手中兵器,開始大聲吶喊,卒看起來殺氣騰騰,都顯得十分粗獷。
在河隴、關中地界棲息繁衍的族類,本來各自也同樣建立起割據政權。如今聽命於魏朝的回鶻、焉耆乃至歸義軍的漢兒軍旅,大致瞧清了對面軍旅的衣甲扮相之後,自然也立刻就便認清了對方的來路。前陣騎軍遂大聲疾呼,後陣兵馬傳遞聲息,而迅速招呼各部同袍準備迎戰:
“定難軍!是定難軍的党項人!”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