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劉皇后的反應如此激烈,李君惜眼觀鼻、鼻觀心,也是一副謹慎慌張的模樣。
然而劉皇后本來對郭崇韜極為不滿,經過一番挑撥後更是非殺他不可...這當然仍是李君惜有意為之。
畢竟劉皇后不但專權於內,更是財迷心竅。郭崇韜與伶人宦官作對,這便已經妨礙到劉皇后遣人出宮斂財...視為己有的皇宮內庫財物,郭崇韜還要奉勸自家夫君用來補貼國用,這更是犯了她最大的忌諱。
畢竟現在後唐治下各處官署向朝廷進奉貢賦,有不少官員已習慣分為兩份,一份貢奉天子,一份孝敬劉皇后。可明明已是錦衣玉食,坐享富貴,劉皇后就偏偏如吞金貔貅一般,嘴大無肛、只進不出。
收到巡院侍衛司發來的密令,李君惜便與身邊密諜細議合計。設法謀害郭崇韜,也必須要促使李存勖默許。可現在的後唐帝君還算得上勵精圖治,如果貿然去進讒言,多半也會讓李存勖警覺身邊近臣存心不良,而要謀害國家棟梁之才。
但是比起自家夫君的宏圖霸業,劉皇后只認錢,誰敢動她的財,她便要誰的命。李存勖現在大致還有辨別忠奸的能力,認定誰是奸邪佞臣,下手也仍不會含糊,可是他無論是做明君還是昏君...就一直被劉皇后拿捏得死死的。
畢竟按史載郭崇韜被冤害滿門盡被誅殺...李存勖當時的心態遲疑不決,並沒有親自下達聖旨。可郭崇韜仍被處死,正是由劉皇后所下的教令。
而皇后自作主張,擅殺大臣,包括後來後唐軍旅譁變,當朝臣僚力諫應排程內庫錢財以平息軍中怨忿,劉皇后還要跳出來叱退臣子,仍是一毛不拔,李存勖的反應則是...無動於衷。
所以李天衢在發往太原的密令中,便已提及須從劉皇后那邊下手。就算李存勖現在對郭崇韜仍是信任有加,可是他最為寵愛的女子大吹枕頭風,親近的伶人宦官再輪番進讒言誣陷,也必定會影響李存勖的判斷。
李存勖對郭崇韜的芥蒂更深,即便他尚不能篤定心思下旨除掉這個曾經的心腹,劉皇后也會自作主張,而勢必要取郭崇韜的性命......
畢竟若論誤國的紅顏禍水,夏朝妹喜未必是;商朝妲未必是;周朝褒姒也未必是...可五代後唐的劉皇后,則是貨真價實的。
劉皇后眼中滿是狠戾的兇光,忽的眼見李君惜仍訥訥的端坐在一旁,才面色稍緩,又道:
“李少卿,陛下寵你、本宮憐你,而那郭崇韜已留不得,也並非因你與他的爭執...陛下就算對他本來甚是信賴,可郭崇韜以為仗著聖寵,便能欺到本宮頭上來,也不想想與陛下朝夕相處的又是誰...你也只管按本宮旨意行事便是,該如何辦他,本宮自會與景大夫、馬中門好生合計......”
李君惜聞言,當然也仍是畢恭畢敬的稱是。一直到起身告退,李君惜離開坤寧宮,一路垂首默然。按說觀察劉皇后的反應,也已能確定她會開始著手準備,要策劃如何除掉郭崇韜。這對於潛伏在太原的魏朝密諜而言,也可說已完成了使命,可是李君惜臉上並沒有流露出半點竊喜之色,而是面色複雜,顯得心事重重......
先是被劉皇后召見,還不出半日光景,李存勖便也派人宣召李君惜,也免不了殷切的噓寒問暖一番。畢竟後唐帝君最寵信伶人,而李君惜到底還是伶官當中最受他寵愛之人。
李存勖很清楚,李君惜畢竟是寵臣,郭崇韜則是具備文韜武略的能臣,與魏朝爭霸打天下更要倚仗那類臣子,他也心知肚明...可即便如此,得知自己的知交摯友,被朝中權臣公然羞辱,也惹得李存勖極為不快。
兩日後,李存勖便釋出聖旨,李君惜無功受祿,從太府少卿,又升至正四品的太常少卿。他如此做的目的,不但是要安撫自己最為寵信的伶官,也是要讓朝堂群臣明白李君惜仍蒙聖寵,不看僧面看佛面,可不是任人欺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