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大軍閥> 第849章 現在在你身邊的,才是對你楊家最狠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49章 現在在你身邊的,才是對你楊家最狠的 (1 / 2)

被自己的老子劈頭蓋臉一通教訓,周鄴一時啞口無言,但也已完全明白他的苦衷。

徐溫固然意圖獨攬大權,可是由他治理朝堂,於上一代國主楊渥鬧出的動亂之後,的確收拾殘局,儘可能的穩定住國內局勢。如果換一個人接替他的位子,也未必會比徐溫做的更好。

可是周本又不願意助徐溫掃清異己,畢竟他是個武將,不善於權謀之道,也不知道如何抉擇才對吳國更為有利。或許幼主楊隆演再長几歲,會有能力從徐溫手中接過大權,而如若不成,楊渥、張顥...就算再把那徐溫搞下臺,圍繞吳國王權的爭奪相殘,到底還要鬧到什麼時候?

所以想不明白的事,索性就不必去想,周本現在也只是想盡軍將的本分,對其他臣僚之間明爭暗鬥的態度也極為消極...而眼見周圍一眾兵卒錯愕的朝著自己這邊望來,周本又懊惱的一嘆,略壓低聲音又道:

“總之離了宣城,便是眼不見、心不煩。先王過世之後,本來滿腔熱血,也似是被潑上一盆冷水...如今只要坐在王位上的人還姓楊,旁事我也不願多管。

到底身為吳國軍將守土有責,信州與衢州接鄰,我正可坐鎮此處,提防吳越國是否有意西侵。如此也算是為楊家守著國門社稷,而不負先王恩情了......”

不久前奮力血戰時還勇猛異常的周本再說下去,他的清晰也顯得愈發低落...而周鄴看自己的老子都已把話說到這個份上,遂立刻召喚過來一名親隨軍校,並低聲囑咐了一番。待他們這一路軍旅再啟程上路,行至信州治所上饒縣時,便將就地安置。

至於吳國都城宣城,就不必回去了......

...當週本驅逐危仔倡重奪信州,卻意欲轉調至當地駐守,不會返回國都的訊息傳至宣城。相較於針對劉威、陶雅、李簡的敵對態度,徐溫卻以吳國君主的名義,很痛快的答應了他的要求。

不僅如此,周本於宣城官邸中的妻兒家眷、一應傢俬,也儘可以轉運至信州。周本不但掌控當地軍政大權,還被加封為雄武軍統軍,以勉勵他坐鎮信州,謹防吳越等國的動向。

然而徐溫非但不願招惹這員在吳國勇冠三軍的猛將,還大加招撫,算準了他即便領兵在外,也不會與劉威等人聯合起來對付自己...也是因為義子徐知誥又從周本的次子周弘祚那邊探詢口風,大概拿捏得清其父對如今吳國時局的態度。

周本此人,留在宣城也未免礙手礙腳。吳國能征善戰的舊臣將才,也終究不能一股腦除盡了...那就莫不如做個人情,讓他鎮守一方,那麼對徐家而言,也仍能起到鎮守疆土的作用。

然而徐溫本人,不但受封為齊國公,並加官兩浙招討使,他甚至轉遷至升州金陵設立大都督府...他退出吳國國都宣城,看似是要避嫌,可是吳國朝堂中明眼人大概也能揣度得清楚,徐溫此舉的用意大概有三個:

其一,升州金陵,先前便是六朝古都,在長江下游地域也處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徐溫不但要把控住宣州,也要利用金陵大力發展軍備,才更有機會兼併劉威、陶雅等地方將帥的地盤;

其二,徐溫兼任兩浙招討使一職,很明顯也是針對掌控兩浙地界的吳越國。即便吳國內幾方勢力相互對持,可是也仍要對宿敵亮出副強硬的架勢;

其三,與升州隔江相望的,可就是中原霸主魏朝了...雖然吳王名義上仍向魏帝稱臣,但是未雨綢繆,徐溫也必須親自至升州金陵主持大局,督巡諸處水寨、各部舟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