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廝殺下去,不知道還要搭上多少兒郎的性命,也仍是得不償失。全軍也不能在這江郎山枉自覆沒!趁著敵軍尚還未形成合圍之勢,還來得及走...傳令諸部將士,立刻向西面撤去!”
心中再是不甘,周本也知道自己務必要顧全大局,而與勁敵顧全武之間的對決,終究還是要再嘗敗果...然而雖然只得撤離,周本仍是親自帶領一彪親隨軍健殿後,策應麾下部眾能夠竟然有序的撤退,好歹面對顧全武的搶攻,陣型尚還沒有被打崩沖垮。
如此且戰且退、邊撤邊打...周本與顧全武也難免又要鏖戰到一處。周圍士卒吶喊廝殺,千百名甲士滿臉汙血、面目猙獰,揮舞著刀劍,激烈的戰團當中,或是敵人的鮮血揮灑,或是自己的殘肢拋飛......
雖然與顧全武搏殺對決,也讓周本倍感吃力,但他暴怒狂奮,每逢險戰惡仗不但渾身血液沸騰,臉上也總會露出噬血的瘋狂...顧全武稍占上風,卻也難以一舉將面前這個以往彼此已交鋒過數陣的宿敵斬殺。
再加上週本的長子周鄴同樣勇猛善戰,有他從旁拼死護衛,提防其餘吳越軍甲士從斜側偷襲自己的父親...由他們父子二人咬牙力戰,而掩護著麾下軍旅又退出了兩三里地的路程,眼見便要從這江郎山間嶺道撤離出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再追擊下去,便要進入尚處於吳國治下的信州地界。顧全武此番前來,主要是為救援表態願意投從吳越國的危仔倡,而似乎並不打算貿然再殺入敵國境內。這一路下來血肉狼藉,眼見周本統領的部眾又丟下了一地屍首...他緊追猛趕的步子便開始緩緩放慢,實則這也算是遵循了過往楊行密、錢鏐雙方廝殺都曾默許的慣例:
南吳、吳越兩國雖然早年便因領土爭端而戰事頻繁。可是彼此打得再兇,錢鏐與當年的楊行密都出自收買人心,以及在江東地域宣揚自己名聲的考量,彼此生擒對方大將,通常也不會處死,而是用以交換戰俘,而如若戰事勝負已分,那麼勝利的一方也不會趕盡殺絕。
顧全武本人當年便曾被南吳名將李神福設伏殺得大敗,而兵敗被俘,致使錢鏐聞訊後驚泣曰“喪我良將!”...然而本來是敵軍軍心所繫的主心骨,顧全武卻被楊行密放回杭州,以交換先前為吳越軍生擒的將領...所以戰場上交鋒雖然出手絕不含糊,可是在勝局已定的情況下,顧全武遵從墨守成規的慣例,就算對吳國宿敵也不願把事做絕。
當年不殺的情分,便如勾腸債一般。今日我也不會想法設法的非要除了周本你這員吳國大將,那麼彼時的人情,這也算是徹底還清了.....
顧全武心中念著,已站定了步子,並且號令麾下將士不必再窮追猛打。他眺望過去,忽的又大聲喊道:
“既然又要退回邊界,姑且就放爾等一馬!周本,你莫要再貿然進犯我吳越國疆土,可如果還要討回場子,我也儘可奉陪!”
“忒過可惡!顧和尚,你且記得,老子但凡還有一口氣在,便定要來找你一雪前恥!”
周本氣呼呼的嘶聲怒罵,最後忿恨的瞪了一眼,終究也只得轉過聲去,繼續向信州的方向退去。而他身邊將士紛紛回顧,這些同樣殺得渾身是血的吳軍將官、兵卒,眼見吳越軍在江郎山山麓地界站穩陣腳,的確已停止繼續追擊之時,他們臉上幾乎在同一時刻也都露出瞭如釋重負的表情。
然而周本麾下諸部將兵卻也很清楚,控扼朝堂的徐溫,與劉威、陶雅、李簡幾方同僚甚至已不惜兵戎相見,那麼同為吳國宿將,他們的將主...又將作何打算?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