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殺了李遇容易,可劉威、陶雅、李簡等宿將各自擁兵一方,知我已對李遇下手,想必也不肯罷休...我說引起宮禁軍旅譁變,而挾制國君的李球、馬謙乃是受李遇暗中致使,挾君掌權,已犯謀反大罪,所以我也只得出手將其襲殺...他們多半也不會信。
可是劉威等人信也好,不信也罷,我必須要做個交代,也要試探他們的反應。總之誰要為李遇出頭,而勢必要與我為敵,還須儘快著手準備出兵討伐,先滅一路,而震懾其他將領,以此殺雞儆猴!
但眼下還不可太過聲張,以國主的名義下詔宣達李遇的罪狀,以及發往劉威、陶雅、李簡的文書又當如何寫,便由你來斟酌考量。”
宋齊丘聽了,也立刻恭身稱是,繼而又諫言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主公不得已只能設宴誅殺李遇,不能再任由他慫恿朝臣,而議定彈劾主公的罪責...雖是勢在必為,可劉威等人,先前本來便與李遇互通聲息,意欲節制主公,不久後想必也會招聚兵馬,而要與主公為敵。
只怕戰事終究難以避免...而若要震懾鎮守各地的將領順服,宣州治下各部軍旅,也必須完全由主公掌控。那也不止是李遇與其心腹,其他不肯為主公效力的軍將,也須儘早除了,否則也唯恐日後生變......”
“我自然曉得,既然已把事做絕,自然是一不做,二不休......”
徐溫沉聲說著,本來他最須擔心的,應是那東漢末年名將周瑜後世子孫,勇冠三軍,無論戰功還是威望現在於吳國也是屈指可數的猛將周本。
可是周本出征打仗雖然無比生猛,對於吳國內部權力的紛爭卻並不上心。他為人純樸,禮敬儒士,閒暇時樂善好施,就愛招聚知交喝酒豪飲...除了軍中事宜,他從來都不願插手涉足朝堂政務。
而且周本對吳國楊家雖然忠貞不二,他最初從軍,是投到奉唐廷旨意接管宣州的池州刺史趙鍠帳下,知道楊行密拓張疆土,攻克宣州,周本才被招撫收服,所以他與劉威、李遇、陶雅、李簡...這些最早投從楊行密打天下的宿將經歷不同,彼此的關係也算不上如何親近。
更為關鍵的是,上一代吳王楊渥大肆打壓迫害功勳宿臣,也讓周本倍感寒心齒冷,現在也更不願意摻乎進吳國朝堂權力的紛爭...對於他而言,只要追隨主公楊行密打下的江山社稷還在,而坐在吳國王位上的君主還姓楊,這就沒有觸及周本的底線,所以無論是誰掌控朝政大權,他只管為國出征奮戰,其他的事,他不想管,也懶得干涉......
徐溫尋思現在還能穩住周本那員宿將,自己也總不能將吳國能打的將領都給得罪遍了...而時逢當年於鎮南軍割據一方,而楊行密吞併贛地諸州之時,也只得順服降從的豪強危倡仔於信州再度引兵作亂,周本再度興兵前去征討,也無法干涉國都宣城軍事指揮權的爭奪。
顧忌與周本那一方的武將徹底撕破臉皮,可徐溫心說必定要完全掌控已宣州為中心的軍隊,才有與劉威、陶雅等本國軍閥對持的實力...那麼宣城這邊還有個人,也是勢必要殺的,他遂又沉聲念道:
“要完全掌控宣州等地軍旅...則還有那個米志誠,也務必要把他給除了!”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