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大軍閥> 第659章 那個國家,以後只會越來越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59章 那個國家,以後只會越來越亂 (2 / 2)

“李將軍所言倒也在理,宣城歷經動亂,也當轉調軍旅拱衛君側。而由我司掌的歙州與宣州接鄰,也便於策應。而與李將軍同殿為臣,不知徐指揮使意下如何?”

徐溫倒也想反對,可是他也並沒有說得過去的理由。而李遇冷眼旁觀,陶雅出言相詢,在旁還有周本目光炯炯,也正朝著自己這邊凝視過來...徐溫也只得故作痛快的表態,而當即說道:

“同樣是了為匡正我吳國社稷,李將軍有意要轉調至宣城,這又有何不可?只盼能與將軍精誠協力,時日久了,徐某也當能自證心跡,恪盡本分,而輔佐先主子嗣......”

嘴上雖如此說,徐溫心裡則暗恨道:

剛除了張顥,卻又來了個李遇,可恨這廝對我提防心思極重...可雖然眼下不便與其為敵。李遇本來畢竟屯戎地方的武職軍將,在吳國朝堂中根基不及我深厚...要與權謀手段慢慢與之周旋,想必早晚也有機會剷除掉他。

只不過還須權衡陶雅、周本,乃至司掌鎮南軍的劉威等元勳舊臣的反應...要掌控朝堂,也仍須小心謹慎,決計疏失不得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

由徐溫、周本、陶雅、李遇等吳國元勳舊臣誅殺軟禁楊家宗室,而意欲篡位自立的張顥,便擁立楊行密膝下另一子,如今尚還不過十歲出頭年紀的楊渭繼位,更名做楊隆演,成了南吳第三代國君。

而楊隆演做了吳國國主之後,還由徐溫安排部署,派遣使臣至本來敵對的魏朝上表臣服。

而李天衢聞知南吳有使者前來,這倒也在他的意料之中,畢竟按史載軌跡,張顥、徐溫原本計劃行刺楊渥得手之後,便相約向後梁稱臣。

當初楊行密與朱溫,可也是連年征戰不休的死對頭,他們要迅速整合吳國朝堂,自然也要儘可能爭取消弭外部的威脅。而如今雄踞中原的既是魏朝,現在經歷內亂,也經不起折騰的吳國名義上選擇服軟認慫,當然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李天衢也已探明,吳國舊臣宿將李遇,因征討清除逆臣功績,而被加封為宣州觀察使,同時吳國朝堂內部官員調動得似乎也比較頻繁...他便立刻意識到,即便張顥身死,徐溫要想在吳國朝堂中一手遮天,也絕沒那麼容易。

畢竟按正史線走的話,徐溫一人獨攬大權之後,也開始試圖逐步翦除楊氏舊將的勢力。而對於他掌控朝堂反抗態度最為激烈的,正是那個李遇。

徐溫為了儘快除掉這個眼中釘、肉中刺,則是拉攏來按原本軌跡,本會為吳國效力的柴再用出兵攻打,還擒執住李遇的兒子到了城下逼迫其就範...李遇不忍自己的愛子受折磨炮製,只得出城請和,卻被柴再用當即擒下斬首,家門除了兒媳是先主楊行密之女而留下安頓之外,其餘親眷也盡遭屠戮......

可是如今的柴再用,卻在長江以北擔任魏朝淮南軍節度副使...徐溫又無嚴可求輔佐,尚還沒有掌控住朝堂。多了李遇這個死對頭就在眼皮底下,徐溫就算要動他,可是駐外的統軍將領,已插手吳國君主更迭事宜...徐溫再是奸詐,也有頗多顧忌。而他無法獨攬大權,那麼吳國以後的形勢,又將會如何演變下去?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