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大軍閥> 第644章 你的處境,我能感同身受,可魏國不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44章 你的處境,我能感同身受,可魏國不行 (2 / 2)

李存勖嘴角微微一翹,又道:

“魏帝固然有雄主之才,然而他素有雄心壯志,連年開疆拓土...而本來諸方藩鎮節度兼管民政、財政,掌控之下軍政大權,亦可自行委任藩鎮牙署文武官職,可諸位想必也知曉,魏朝分封出去的藩鎮節度,許可權不同於其餘諸方勢力,也頗受朝堂掣肘約束。

昔年唐昭宗皇帝有意削藩,終究因唐廷闇弱,而貽笑大方。魏帝這卻是似將臣服於他的藩鎮節度放置於大釜當中,再慢慢加薪加火,而讓人渾然不知吶...如此魏帝一方面要重用麾下宿將,一方面卻又要慢慢削除藩鎮權勢,以加強朝堂中樞對治下各地的掌控。

投從魏朝時日甚久的藩鎮節度,或許不會在乎個人權力得失,但是李節帥,你與黨項諸部族長的處境卻又截然不同...魏帝就算不便明目張膽的消你的權,可是想必也要暗中設計。倘若定難軍依賴於魏朝,恐怕不止是李節帥與諸位族長,党項族人到時也要任憑魏朝擺佈......”

正說著,李存勖緩緩的站起身來,環視向周圍一眾党項部族首領,忽的振聾發聵的又道:

“我沙陀原為處月部,本於金娑山(後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準葛爾盆地與吐魯番盆地的界山博格多山)之南,蒲類海(新疆巴里坤湖)之東逐水草而生,因境內有大磧沙漠,故而以沙陀而得名。唐高宗永徽年間,因我沙陀諸部助唐廷從徵鐵勒有功,遂被朝廷授予金滿州都督,而歸附於中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後不願再由吐蕃控扼,先祖朱邪盡忠、朱邪執宜率部眾三萬投歸唐朝。遂為朝廷置於鹽州設陰山都督府,招聚沙陀散落諸部,歷經數朝,對抗吐蕃、回鶻,征討叛軍王承宗、吳元濟、劉稹立下赫赫戰功...當年先王更是大破黃巢反軍,為唐廷立下匡扶社稷、靖難安民大功,這才得以受封河東節度,而後更是勤王救駕有功,拜封為王爵,於河東建制立國。

然而本來北地其他族裔,於中土朝廷有難時奉詔討逆,也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而如今我沙陀稱王,統掌一方,党項受封定難軍,掌控一處藩鎮,這也是你我族中兒郎為唐廷出生入死,流了不知多少鮮血換來的。唐朝覆亡,新朝如若忌憚定難軍党項有不臣之心,而要削權管制党項,讓你的族人桎梏加身...李節帥,你又肯是不肯?”

聽得李存勖這一方言論,不但李思諫臉上神情變得有些玩味起來,在場其餘党項部族首領低頭思索,似乎也有幾人深感認同。

李存勖也自知如今他沙陀人的立場更為複雜,先前內附唐廷,又由於他父親李克用在河東開創基業,也促使沙陀諸部爭相投從...然而告別了逐豐茂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歸化漢唐的程度更深。尤其是到了他這一代,喜讀詩經典籍,更是痴迷於梨園戲曲,幾乎也與漢家兒郎沒什麼兩樣。

所以在中土漢人看來,沙陀人是北地遷居來的外族;可是在北地其它族裔看來,沙陀人遊牧民族的身份,絕大多數也早已不是那麼純粹......

而以河東李家的立場,倘若有哪個塞外族裔做大崛起,而覬覦中原富庶江山,也勢必應當抵禦驅逐;可是眼下的沙陀人,某些方面與其它受唐廷賜封的族裔也能感同身受。

所以經過思前想後,李存勖尋思要與魏帝李天衢角逐,看誰又能拉攏更多的割據勢力加入自己的陣營,己方本來還不佔優勢的情況下。考量到這片地域的割據政權諸族混雜,這等形勢下,民族出身這張牌,便是不想用也要用了.....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