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王建方自下令說罷,參赴朝議的眾臣當中,本名王宗懿,如今因被欽封為太子而更名的王元膺面露忿然之色,也不住恨聲說道:
“可恨魏、晉兩國悍然出兵,即便梁末主闇弱無能,可是社稷覆亡之快,仍出乎我朝意料之外。偏生大長和蠻夷犯邊侵襲疆土,倒有那楊師厚的確用兵了得,殺過大渡河,反並下雲滇之地大片疆土。
只是我國因處於戰事,排程軍旅,征討南面諸寨各部...本來也因趁著梁國國力衰微之際,趁機出祁山吞取關中諸地。如今卻是被魏國捷足先登,並下樑國大多領土,反而成了我蜀國強鄰...而那魏帝李天衢野心勃勃,只怕日後也要覬覦我朝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王建聞言,臉上倒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
“當年我蜀國雖然兵敗於朱溫,也只得與梁國修好霸佔,彼此面上和睦,實則朱溫那老狐狸,也必然時刻覬覦我蜀國疆土。但是任他兵強馬壯,也逾越不過蜀道天險,所以與朕爾虞我詐,也不得不面上佯裝親近。
如今換做李天衢掌控關中,也是亦然。眼下雖然不宜招惹魏國,他也奈何不了我蜀國。而魏、晉兩國,也便如我朝與梁人一般面和心不和,如今晉國的世仇死敵朱家梁國敗亡,魏帝與晉王日後...想必也不會一直相安無事下去,我蜀國先南顧雲滇,觀望中原局勢,再圖謀伺機而動,也未嘗不能從中取利。
而方今天下稱帝建元於中土者,唯朕與朱溫、李天衢三個。而魏國滅梁,朱家帝業覆亡,任他李天衢吞併梁國之後再是勢大,與朕不還是東西各帝一方?如今就算給他幾分薄面,我大蜀與他魏國平起平坐,他若意圖興兵來犯,也討不得任何便宜,屆時恐怕還要讓晉王有機可乘...如此魏國又怎敢妄動?”
早年以殺牛、偷驢、販賣私鹽為生計的無賴之徒出身,曾被鄉里鄉親喚作“賊王八”的王建,如今卻也能稱雄於蜀地,而稱帝建國,打下一片的江山也算是從割據諸藩當中脫穎而出...當然權謀心術也甚為老辣。
然而王建做為朱溫滅唐稱帝之後,而急不可耐最先也要以皇帝自據的一方君主,不但極為看重虛名,又極好面子。當初與梁國做邦交來往時,便因朱溫那邊的國印標示“大梁入蜀之印”,寓意梁國把蜀國當做唐朝時節招撫的夷狄看待,便激得王建勃然大怒欲斬了來使,而後雖然作罷,但是於朱溫被他親子朱友珪弒殺之時,王建派使臣李紘前去弔唁,國印印文便針對性的刻上“大蜀入梁之印”......
所以既然都是稱帝的君主,不管是朱溫還是李天衢,哪怕蜀國國力稍遜,王建從排面上來講,也決計不甘落在下風。
然而王建嘴上對殿中一眾臣子雖如此做,他心中也不由念道:
本來朱溫遇刺身死之後,梁國日漸衰微,可恨朕卻沒有把握住機會...如今換做李天衢掌控關中,他魏國卻是銳氣正盛,以後與其相處,也少不得要勞心費神了......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