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鬱正說著,又站起身來,環視向在場一眾為他馬首是瞻的官員,又沉聲說道:
“我自問為國勞苦功高,本來為官行事也是不重虛榮,只重實利。可偏偏總有些自以為清正廉明的殺才,要斷我等的財路。哼!我大魏方今民殷國富,到底又是誰的功勞?,
只可恨陛下如今尚還寵信韋莊那老兒,我等也只得暫且隱忍蟄伏...可是說到底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去,入仕為官,哪個又不想大富大貴?待時機成熟時,敢協同韋莊與我作對的官員,連本帶利,我自會與他們算個清楚!
畢竟錢可通神,到時由我執掌朝綱,御史臺、提點刑獄司、轉運使司中官吏多、為我所用時,還有誰膽敢在陛下面前煽風點火?爾等到時也只管聽我指示行事,榮華富貴,也決計不會少了!”
聽高鬱這一席話說完,在場一眾人也立刻意識到:他非但不會就此服軟認慫,而放棄以往斂取暴利的門路,甚至已開始盤算爭權奪勢、培植黨羽,而意圖於魏朝朝堂當中,站在只除帝君李天衢一人之下的權力頂端!
有些人面露興奮之色,也有個別人神情複雜,眼中仍不免夾雜著幾分猶疑...但是隨著高鬱陰沉的目光又從他們身上一一掃視過去,在場依附於他的官員忙不迭的躬身稱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敲打過高鬱之後,李天衢抽空又召見李振入宮相談了一番。
雖然李振主掌的是鴻臚寺負責外交方面事宜,與韋莊、羅隱、王師範等同僚發生衝突爭端的可能相對更小些,但是他畢竟心胸狹隘,是睚眥必報的性情。
當年因為理念不合,彼此便曾鬧得十分不快,李振可是因為數度科舉落榜,便怨恨到要殺絕唐廷公卿清流的主...與彼此看不順眼的同僚相處的時日久了,他又怎麼可能無動於衷?
所以這些年下來,也已有被拿來當槍使做試探的朝臣,開始處心積慮收集對方施政不力的罪狀,而上書彈劾攻擊對立的同僚了。雖然朝堂中爭鬥的風波,尚還沒有波及到官階從三品以上的朝中大員,但是明眼人也能覺察出朝堂中拉幫結派,互為派系的現象已經愈發明顯。
而李振為人狡詐精明,現在還尚無任何確鑿的實證能夠判定是他屢番暗做手腳,而開始意圖打壓政見不合的同僚...也猶如對待高鬱的方式一般,李天衢對李振拿言語暗示做最後一次警告,告誡他好自為之,有些事可不許做得太過出格了。
然而李振的反應卻是叫起了撞天屈,他連呼冤枉、自表清白,直言自己忠心為國殫精竭慮,莫非是奸邪宵小混淆視聽,意圖誹謗誣陷云云...然而不等李振繼續呈口舌之利,李天衢便不耐煩的揮了揮手,衢打發他離去。
該說的也都已經說了,畢竟魏朝如今能夠雄踞中原,實力居於諸國各藩之首,高鬱與李振的確也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現在的李天衢,雖然尚無法確定高鬱是否能聽進去勸,而能夠剋制收斂自己的貪念...可是估計以李振的為人秉性,他多半不會甘心,也只是挺過這段風頭,而仍會盤算著陰謀害人、打擊政敵吧......
此後我也不會警示告誡,甚至在一段時期內還會裝糊塗,且看你們以後到底又會如何...即便是開國功臣,可你們若仍是執迷不悟、死不悔改,到時也就怨不得我要清洗功勳宿臣了......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