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自從輾轉南下頭投從楊行密以來,米志誠向來都是靠騎射控弦的本領馳名于軍中。然而天外有天、山外有人,當自己最引以為傲的技藝落敗於另一個自己註定贏不了的好手時,這種回憶也註定難以忘卻。
安仁義雖然說到弓箭本事,便是十分矜傲的性子。可好歹當年李天衢與楊行密還是友軍的關係,彼此又同為沙陀族出身,所以當初也只是讓米志誠曉得他騎射控弦的手段註定比不過自己,也已給他留了幾分面子。
但是如今魏、吳兩國既然已徹底決裂...米志誠也知道安仁義下手也不會再講半點情面!
更何況,吳國不止缺乏戰馬,楊行密麾下軍旅普遍又不善於騎馬控弦。而魏國不但軍騎儲備充足,在其相繼吞併河朔諸地的過程中,諸部軍旅中也招募了一定的北地沙陀族裔...不止是雙方主將,起碼在騎軍的對決上,不是也註定要被對方給死死壓制住?
對面淮南軍的騎陣當中,諸隊騎兵驅使著胯下坐騎四蹄翻飛,雖然最先奔至慎縣郊野的先頭軍旅盡是馬軍,也不過四五騎千上下。可是數千騎兵連人帶馬匯聚成陣,再疾馳奔殺起來時的感官衝擊也要強烈的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處在騎陣斜側方的安仁義急催著戰馬向前衝殺,揹負斜挎的兩張騎弓當中,射程更遠、穿透力更為強勁的硬弓也早被他擎在了手中。如鷹隼般的雙眼已開始眺望遠處吳軍陣列中的目標,而他的眸子中也早已迸射出仇恨的火焰。
楊行密與田頵這對君臣決裂,彼此雖然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然而安仁義起初與田頵一見如故,趁著魏、吳兩國和睦相處,又是互為鄰道藩鎮節度之時彼此來往更是相見恨晚...田頵終究要謀反而棄吳投魏,能與生平至交做成志同道合的袍澤,這對於安仁義而言,才是皆大歡喜......
然而吳國奇襲廬州合肥得手,襲殺了自己的摯友...安仁義聞訊後悲憤異常,心中所想的也只有一件事:勢必要為我仁兄報仇!
縱馬疾馳時,安仁義銳利的雙眼朝著遠處凝視過去,其中夾雜著滿滿的殺氣。憑著過人的目力,依稀瞧見遠處吳軍軍陣中打出了米志誠的旗號,他也絲毫沒有念及同為北地沙陀人出身的情分,而是恨聲念道:
“攻破合肥,害死我仁兄的仇人當中,也要算上你米志誠一個吧......”
安仁義喃喃念著,單目微眯,很快便鎖定住了目標,一支利箭也早已搭在他平舉起來的鐵胎弓弓弦之上。隨著吱嘎嘎硬弦被拽動的悶響聲起,強弓弓弦漸漸的被拉成了滿月狀。只片刻後,驟然回彈的弓弦猛烈顫動著,利箭便已化作一點寒星,直朝著對面吳國軍旅的陣列只能夠激射了過去!
而眼見對面敵方騎射軍陣中施發的箭雨掠空而起,並朝著己方軍旅攢射過來的米志誠收斂心神,仍在喝令著麾下部眾嚴守陣列之際...他耳根忽然一動,完全是因多少年來騎射弓馬歷練出來的本能,也覺察到嗖嗖的箭嘯鳴動聲中,有一股格外淒厲的破風聲疾速朝著自己這邊迫近過來...米志誠當即也能斷定:
這一箭想必正是由安仁義所施射的,而且還是搶先一步便鎖定自己所處的位置,而要立刻痛下殺手!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