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取道河陽軍黃河渡口,東面朱溫唯有佔據義成、控扼魏博,才能具備發兵往河北地界的主動權。對於李克用來說,他也要掌控昭義軍領地,才能對魏博軍領地形成更大的軍事威脅。然而李罕之的突然背叛,致使諸部晉軍糧草補給難以為繼,只得相繼往河東撤返,期間梁軍、魏博軍以及李罕之所部兵馬趁機截殺,李克用方面兵馬折損,也是數以萬計......
如此朱溫雖然與李天衢之間計較勝敗得失是吃了虧,可是他又佔據了義成軍、昭義軍兩處藩鎮。李克用本來一門心思的要把梁軍趕出河北地界,結果卻灰頭土臉的退返回河東。
不算李天衢這一邊,梁晉爭霸的戰事,現在可不是李克用說想打便能往南打,而是朱溫完全掌握戰略上的主動權,有昭義、魏博、成德這幾鎮幫手,只要出兵,便能輕易殺入河東軍地界,甚至直搗藩鎮治所所在的太原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天衢躊躇片刻,隨即沉聲說道:
“李克用早知李罕之那廝兇惡反覆,是鷹鳥之性,只因他掌控河陽時招聚的兵馬前去投從,行軍打仗也有些本事,便收容了那個禍害...這也到底是養虎為患、自取其禍了。
只是我北面與王師範、南面與楊行密彼此便於協同策應,朱全忠又佔據義成、昭義二地。我軍暫時也難以與晉軍互通聲息,相互救應,如今反倒是李克用孤立無援,再要用兵頗多顧忌,而處處受制於梁軍了......”
而解青面色凝重,隨即又稟說道:
“除了北面晉、梁雙方廝殺勝負的軍情,主公曾囑咐我督令署吏詳加查探,儘可能知曉北地屢次戰事當中風頭最甚的將才,又是如何制勝建功。而除了牛存節等梁將,還有一人以後看來也須多加關注......”
解青遂又報說,李罕之當初畢竟曾依附於李克用,他麾下的精兵良將,倒也有些曾為晉軍所用。然而李天衢也知道河東軍眾將普遍有股驕橫跋扈氣,說好聽了那叫霸氣,說不好聽了也可說是目中無人,尤其是與附從於他們一方勢力,先前卻非是河東出身的將領難以相處,而盧龍軍燕雲出身的高思繼,就是個最明顯的例子。
李罕之麾下也有那麼一號人物,雖然因寄人籬下而曾投從晉軍,可是一直屈居下僚、不受待見。遂又趁著他主子背叛李克用之時,從河東出逃前去投奔梁軍。
結果幾場戰事,那員將官累建功勳,掉過頭來也殺得曾輕慢待他的晉軍部眾丟盔卸甲。朱溫聞知戰報,遂提拔賞封,那人在梁軍中受破格提拔,還頂替叛離丁會做了宣武軍押衙,有此也可見朱溫對他的重視程度。
還真是南橘北枳,此人先從李罕之、後投李克用期間一直名氣不大,結果逃離河東,未曾再去投從舊主,轉而為朱溫賣命之後便立刻打響了名號,如今也儼然成為梁軍當中快速崛起的將才......
而那個人的名字,則叫做楊師厚。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