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橫遍野、哀號連天,已經兵敗勢如山傾。
倪可福伏在馬背上,在一眾親隨的護衛下狼狽逃去。雖然已顧不得什麼體面,可是他倒也沒忘吩咐身邊幾員將佐,在奔逃途中高聲傳令,既然敗局已定,尚還沒有就為敵軍追擊截殺住的部曲則盡數往南面撤離。
軍陣已然被衝擊得七零八落,對方更是剽悍善戰,那麼已經沒有再扳回戰局的可能。如今也只有逃,而麾下部眾能逃脫的越多越好,畢竟再於此處耽擱下去,也只會陷入任人宰割的絕境。
現在的倪可福才意識到,自己雖然甚得高季昌重用,也是憑本事統掌山南東道方面的梁軍。可是與李天衢麾下不少將才相較,也實在不是一個段位的。
就算先前曾聽聞過王彥章、符存審、高思繼能征善戰,可是這畢竟不是後世網路遊戲中與人比拼時,可以預先就看到對方的等級與戰鬥力...兩軍交鋒,雙方主將到底有幾斤幾兩,也總要親自對決後才能知道。起碼現在倪可福切身的意識到,迫退李天衢派遣前來侵攻的這幾路猛將強兵,當真是難如登天。
看來我等除了投降歸從,也再無其它路可走了麼?
倪可福心中忽然萌生出這個念頭,可是眼下而言仍要敗走奔逃。同一時刻,由王彥章所統領的龍驤軍重騎又衝潰了一撥梁軍殘陣,高思繼兄弟幾人率領輕騎軍到處追擊撲殺,而諸部步軍則清掃戰場殘存餘眾,直至戰事漸漸的趨於尾聲......
這一場戰事,高季昌麾下大將倪可福雖然僥倖逃脫,卻僅收攏了八千餘名敗軍敗返逃往襄州。餘眾被殲滅、被俘虜,乃至四散奔逃,本來實力便處於劣勢的高季昌更是大傷元氣。四日之後,鄧州治所穰城高豎降旗,守軍開啟城門,表態願意接受願意降從。
攻克唐、鄧二州,並且大敗倪可福所部敵軍的捷報傳至汴京,李天衢聞訊之後固然欣喜。然而張歸霸、張歸厚所統領的徐泗軍方面也有戰報傳來,雖然他們拿下隨州治下兩處縣坊,但是始終也未能攻破治所隨縣。
張歸霸、張歸厚所部軍旅,撞見的是山南東道梁軍中的二把手鮑唐。李天衢心說按張家哥倆的能力,以及各自軍力的強弱比較,要擊垮鮑唐這等也只是在五代史記錄南平國的內容中寥寥幾筆提及的人物,應該勝算也是很大。
然而王彥章、符存審都已連下兩處軍州,張歸霸、張歸厚那邊卻尚還未能攻克隨州全境,則是因為高季昌到底還是搬來了救兵。
畢竟與山南東道、荊南接鄰的割據勢力,還有一個武昌軍節度使杜洪。
杜洪,本是以演戲為生的伶人出身,當初也是趕上黃巢到處流竄作亂的時節,應招募投到土團軍入伍,而後因功受封牙將。本來武昌軍藩鎮三十四年前就被廢除,轉為位次於節度使,但也統掌幾州兵甲財賦政事的鄂嶽觀察使。杜洪抓住機會,驅逐嶽州刺史,又攻克鄂州,與地方上小股割據勢力的競爭中勝出,遂掌鄂嶽數州。
而杜洪又改鄂嶽觀察使之名,自稱武昌軍節度留後。按照當年唐朝的做派,只要你坐鎮一隅,又不至公然造反便會預設。不過李天衢尋思,這背後估計也很有可能又是朱溫暗中曾做手腳。
因為不止是朱溫篡唐之後,便立刻承認了杜洪執掌鄂嶽諸州的權勢。按史載的軌跡,朱溫圍攻鳳翔時,朝廷向李克用、楊行密、王師範諸藩節帥發檄文要求出兵勤王。而途徑杜洪治下的使者,卻都被他截殺滅口,顯然也是有意支援朱溫能儘快把唐廷皇帝把控在掌股之中。
而且杜洪在爭奪武昌軍藩鎮領土之時,本來還曾與楊行密眉來眼去。結果朱溫雄踞中原,聲勢更盛,他遂又堅定的倒向梁國一方。就算是楊行密有朝一日重要揮軍殺到他家門口,還遣使前去勸降,可那杜洪人時仗著朱全忠強盛,毫無降意。
被激怒的楊行密吩咐西征的大將劉存攻破城池之後,殺盡武昌軍幕僚牙將,並執杜洪至揚州,當面喝罵他道:“爾同逆賊弒主,與孤為仇,吾軍還,而復為賊後拒,今定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