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衢當然也清楚那高季昌行事雖然帶著幾分無賴習氣,可這般時節亂世群雄競爭,向來都是優勝劣汰,熬到現在還能自據一方,乃至按原本的軌跡還能成為割據政權開國君主的人物,也必然在某些方面有出眾的能力。
只不過早打晚打,終究要打,山南東道治下疆土囊括後世湖北高官江以北、河南西南以及重慶東部地區,疆域面積也很曠闊。而且比起其他接壤的勢力,高季昌相對又是最好打,眼下又最適合的一個。
更何況兼併下山南東道全境領土,再往南便是荊南成汭、楚國馬殷等割據政權。比起先前在北面與朱溫、李克用等強大勢力周旋,與他們打交道的難度一下子也會減低許多。
而高季昌也有謀求稱王的野心,要震懾得他納貢稱臣,那應該相對容易;可是若要他交出治下領土,接受任命轉調到它處而放棄割據一方的權力,高季昌也必然會抱著僥倖心理試圖頑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天衢還真就從來未曾有過如安撫趙王王鎔,以及魏博軍羅家父子那般,先威逼利誘的促使高季昌稱臣,再逐步兼併他領地的打算。本來按史載高季昌也是在後唐滅了後梁之後,才屁顛屁顛的上朝覲見李存勖,險些被扣留在洛陽,後來逃脫回去,這廝還敢向降從了後唐的昔日同僚放話稱“這一趟有二錯:我去朝拜是一錯,而唐帝放回我是二錯”......
而且若是多了高季昌這一個臣屬藩國,以後鬧心事也必然層出不窮。截獲它國朝貢財寶,還不斷向宗主國索要地盤,不給我就鬧事。興兵討伐?也不是不可以,正史中後唐明宗就被氣得發兵征討,可高季昌轉手便又向吳國稱臣了。所以留著那高賴子自治一方,也終究會麻煩不斷。
李天衢尋思罷了,便又說道:
“今番征討高季昌,便由彥章掛帥,與符存審、高思繼統領十萬兵馬,還有徐泗軍張歸霸出兵,由東面協同進取。先行攻取鄧、唐、隨等州府。手握一方生殺予奪的大權,高季昌要做土皇帝、草頭王,想必也不會輕易降從。
朕不要那高季昌稱臣納貢的名分,必須要迫使其只能獻出領地、交出兵權。所以也務必先將他打得疼了,打得怕了。讓那高季昌明白除了降從之外,別無他路可走。”
正說著,李天衢轉頭望向王彥章,臉上又流露出一抹笑意:
“領兵在外,臨陣事宜,須與符存審共議決斷。而龍驤、虎翼、豹韜乃至殿前司其餘部曲補充編制,有甚軍中璞玉之才,也由你安排調遣,也正可趁著這次戰事磨練一番。”
王彥章聽了,也是會心一笑:
“陛下也已曉得臣與那新兵較量比試一事了?從戎未久,臣暫也不過任命他於虎翼軍做個騎軍隊正,陛下卻也知道了那夏魯奇的名頭,倒是他的造化!今奉詔命,征討荊襄高季昌,臣也必然竭力盡忠,不負陛下厚望!”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