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日後,燕國便派出使者,卻是趕往王重師、劉知俊所部軍旅營寨,請求暫且休兵罷戰,因為燕王也已差撥使臣,赴汴京請罪獻納。不得已,也只得向李天衢低頭了。
畢竟再打下去,劉仁恭枉自折耗軍力,而且出現大量的人口流失,兩個國家也完全不是一個體量。就算燕軍舉全國之力,抵擋住敵國大軍,尚還能保住盧龍軍繼續苟延殘喘,可是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生產力與軍力無法得到及時的補充,休說是李天衢這裡,就連周邊趙國王鎔、北平國王處直...甚至北面接鄰的契丹諸部虎視眈眈,燕國也就註定無法再有機會壯大實力。
所以劉仁恭先前就算是飄了,現在也只能慫了。而處於他的立場上,李天衢肯不肯接受議和,還是兩說,但是也只有做盡可能的嘗試。
李天衢在得知這一訊息後,還是決議願意接見燕國方面派來的使臣。畢竟透過多方面的考慮,現在便急於滅掉劉仁恭這一方割據政權,時機顯然還不太適合。
因為劉仁恭的燕國戰略處境上十分微妙,按史載他與晉國交惡,就相當於狠狠一巴掌打在李克用的臉上。然而當燕國成功得激怒了朱溫,引得梁軍揮軍前去征討,劉仁恭處境於如今相似,他竟然派出使臣要求晉國援助。
李克用生平最痛恨的仇敵是朱溫不假,可若說他第二恨的,應該便是請求他出兵協助接管盧龍軍,而後卻大肆屠戮他河東官吏的劉仁恭了。可是出自於唇亡齒寒,不能讓梁國做大的考量,李克用竟然也會打算保住劉仁恭,而出兵援助自己的仇家。
自此燕國就在梁、晉之間左搖右擺,任何一方膽敢去攻打,它便向其仇家求援,然而劉仁恭之後,他奪權的兒子劉守光啥時候感覺燕國又行了,便還會跳出來興風作浪。
李天衢也知道李克用與自己的關係,同朱溫比較大有不同,己方勢力已經在昭義軍佔據數州之地,如果還要意圖吞併燕國,明目張膽的對晉國形成夾擊之勢...現在彼此的關係好歹還是心裡媽賣批,可當面還是要笑嘻嘻,從李克用的立場設想,他也斷然不會容許李天衢打著友軍的幌子,而一步步的遏制住他晉國的發展空間。
由於朱溫的存在,現在與晉國之間的同盟關係就此瓦解,時機也仍恨不適合。而李天衢尋思因為意圖吞併燕國,李克用到底會不會就此與己方決裂,如果說這是薛定諤的貓,都有那種可能的話...可是要取盧龍、橫海二鎮,以後將招致來一個重大的隱患,卻是實打實存在的。
那便是將在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即將興盛崛起,也將會對河朔地域構成直接威脅的契丹。
劉仁恭為人狂妄、貪婪,可是他對於打契丹這方面的確有一手。雖說後世有說法他是遼國的剋星,專制契丹震懾得他們始終不敢難犯,這也太過於言過其實,但觸怒了耶律阿保機那等狠人,照樣兵犯薊北殺得數萬燕軍大敗,而迫使劉仁恭被迫只得採取守勢。只不過當時的契丹還要吞併渤海國,震服奚人等部,並沒有心思集結軍力大舉南侵。
褒獎過頭,但也沒有必要貶低到底,劉仁恭、劉守光父子統掌燕國期間,治國固然是混賬,可的確也完全起到了河朔屏障,抵禦北面異族的效用。如果想在吞併下燕國,不但與晉國關係將會疾速惡化,由於契丹的崛起,以後又將導致哪種惡果?
以史為鑑,當史載中的後唐莊宗李存勖即位之後,便給李天衢一個最清楚的答案。
對於比起他父親劉仁恭更是狂到沒邊的劉守光,李存勖忍無可忍,直接出兵將他燕國給滅掉,也是一舉為父報讎。然而後唐與契丹接壤的領地大增,雖然後來調整了國策,可至少那個時候已經稱帝的耶律阿保機,他的野心可是想建立起一個南到黃河,北至漠北的強大帝國。
滅了燕國,李存勖便將面對南面梁國、北面遼國雙方的巨大軍事威脅。而他這個後唐戰神固然頂住了壓力,滅了梁朝,先後兩次大敗契丹南侵軍旅,可這也是開了上帝視角的史載評述,他走錯一步,也必然會導致亡國之患,期間的兇險也是可想而知。
所以李天衢能夠確定,吞併劉仁恭的燕國,那麼李克用的晉國很有可能會與己方決裂;以後終究要面對契丹的軍事威脅;南面楊行密同樣是貌合神離,一有機會也要奪回淮南軍故地;還有關中重整旗鼓,意圖報仇雪恥的朱溫...這就相當於要與方今時節最為強大的幾方勢力同時戰爭爆發的機率激增,那等處境可要比史載中的李存勖險惡出幾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