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群臣大多支援自家主公稱帝,少部分人也都保持沉默。李天衢自也清楚武將派系憑戰功謀前程,對稱帝之事也幾乎也都是強烈支援的態度,既然已是眾望所歸,那也就再沒有什麼理由遲疑了。
擇黃道吉日,李天衢穿天子祭服冠帶,在著朝賀服袍的文武百官擁簇下迎蒼天,登壇封賞,受皇帝璽綬。燎祭天地與五嶽四瀆,建元正朔,國號大魏,隨後設定公卿百官,乘龍鳳輦。按李天衢之意,以建立大一統終結亂世的帝國之意,便下詔以建統為年號,改開封做汴京,而又稱中都,似乎這也是喻意這個國家的疆土,也仍將不斷開拓......
群臣隨即進宮見駕,上呼萬歲。至於對於文武百官的冊封,由被任命為內侍省,司掌皇庭禁宮掖庭、宮闈、奚官、內僕、內府、內坊六部的內侍監張居翰欽點傳旨太監,宣讀詔書,曉諭殿內近臣授任職事:
嚴可求被封為由李天衢所改制,而分掌軍政的樞密院樞密正使;
羅隱為中書令、王師範為中書侍郎同掌機要,共議國政,而以其他幾員近臣共行宰相之職;
韋莊受封司掌糾察百僚、彈劾不法權職的御史大夫;
李振被封為鴻臚寺卿,主掌外賓、朝會儀節之事;
高鬱則為戶部尚書掌財賦錢穀之政,並以駱知詳為輔督管治下錢糧轉運諸司;
張全義不但受封太府寺卿,負責國家農桑水利大事,同時李天衢也下詔命其主持繼續振興洛陽民生,修繕宮殿、鼓勵百姓農事;
趙匡凝得授任為掌管收藏管理書經圖籍的秘書少監,而他這個五代時節有名的藏書家自打投從李天衢以來,對於其它政事向來不怎麼上心,然而如今專門讓他管理書籍...這倒也是投其所好;
李珣則官至監掌朝集禮儀之事的殿中監,同時也監管太醫署行政、教學、考核、研究藥理等諸般職事。而唐代太醫署與宋代太醫局職能類似,卻也明顯有別於金、元、明、清幾朝專門為皇帝宗室、宮廷中人診治的太醫院,兼有御醫與發掘培養醫生,研究藥理疾症的職能,李珣這個大詞人又對藥理學研究極深,以他的能力而言,想必也能夠勝任;
而李珣的兄弟李玹,他不但極好煉製丹藥,又是以鬻香藥為業,李天衢遂許以他個為宮廷進購沉檀、龍麝、香疊、香爐、香球...等等諸般香具的職事;
至於按正史軌跡曾被朱溫封為宰相,如今兵敗被擒後也已打算歸從的韓建,由於現在還是未曾為己方勢力立下什麼功績的降臣身份,是以李天衢暫先封他為唐宋官制二十四司當中列正四品下,協助戶部管庫藏出納、權衡度量數,乃至經手兩京市、宮市等交易之事的金部司侍郎。
畢竟無功不受祿,李天衢也須注意其他近臣的心思。不過憑著韓建於治政、經商、工事等多方面的能力,只要肯兢兢業業的賣力效命,官路上升渠道自然也將會是一片光明。
還有張佶、羅鄂、杜荀鶴、張喬等文臣,也都被受封至吏部、太常寺、國子監等機構各司其責。然而做為李天衢一方勢力的第一個文臣幕僚...皮日休繼當年為黃巢偽齊政權效力之後,又一次做得了入直內廷,制誥書敕的翰林學士,只不過他終究年事已高,近期身子骨也是一日不如一日,也得李天衢應允閒賦休養,再得賜封,也就相當於榮譽官職。
受過群臣進賀之後,接下來還要受諸國朝賀。當初李天衢一舉殺潰朱溫大軍,訊息傳出,已引得天下震動。如今又建元稱帝,河朔鄴王羅弘信、趙王王鎔已然對李天衢稱臣的割據勢力也最先遣使來朝覲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