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軍汴州北部,長垣縣郊野一帶。
彼此斥候輕騎部眾,相繼進行過幾場遭遇戰過後,李天衢、朱溫雙方大軍,都大致彼此掌握對方行軍的方向,似乎也很有默契一般,開始向對方迫近過去。
雙方各有幾撥數百編制的騎兵,率先抵達戰場,也立刻開始巡視哨探起來。彼此以往遭遇敵軍立刻要進行刺刀見紅的廝殺,彼此輕騎催馬張開了稀疏的隊形,策應著同僚哨探仍舊源源不斷的朝著這邊湧來。呼哨往來,抵至對方甚至弓弩射程的邊緣,卻也只是保持著對敵軍的警戒,而並沒有急於立刻衝殺過去。
因為那些哨探輕騎的後方,在這一片開闊的平原上,分別由李天衢、朱溫親自統領兩個龐大的軍陣正在徐徐調動,也將陸續抵達戰場。
一眼望不到頭的軍陣深處,衣甲鏗鏘,所發出的勁響聲格外渾重,人山人海當中,樹立起無數旌旗翻滾,以及一排排的刀槍叢林,排成密集陣列的將士行進,也如波浪翻卷一般。
十幾二十萬的軍隊規模動彈起來,人喊馬嘶,軍陣內到處瀰漫著森然殺氣。十幾員將領簇擁著李天衢催馬前行,也盡是戰意高昂。而李天衢騎乘著通體烏黑、油光鋥亮的雄俊寶馬,全身勁甲戎裝,提韁按刀的又踱出一段距離,遙望見對面打出梁軍旗號的大陣,同樣也有無數支兵刃如林齊舉,形成遮天蔽日的規模,那般浩大的場面,也讓人望之不由動容......
據探報,朱溫調動軍旅,也集結了二十二萬兵馬,御駕親征,主動迎戰。而由他親自統掌的諸部梁軍,也多有屢建戰功的精銳軍旅。
微微抬起頭,李天衢望著頭頂上廣袤的天空,身處於規模浩大的軍陣當中,近二十萬虎賁將士當中,有很多人也都目注朝著這邊望來。所將面對的,也是迄今以來數量最多的敵軍。波瀾壯闊的場景當中,李天衢心中也不禁湧出一股豪情,頓生大丈夫當如是的感慨。
“似乎並無楊師厚所部梁軍打出的旗號,果然按探報,他是被調往河朔準備攻打晉軍麼......”
李天衢眺望環視向對面梁軍陣中打出的旌旗,口中正喃喃說著。而安仁義挎弓催馬,踱到李天衢面前,又沉聲報道:
“大王,按您旨意,擇選出來的那兩百餘名弓弩精銳,暫且都編制如前陣部曲當中。待戰事打響,臣也率部前驅,四處遊走,而為大王擊破敵軍妙法多添一份助力。”
李天衢緩緩點頭,旋即把眼又朝前方望去:
“朱溫的確善於用兵,麾下也多有剽悍善戰之師,不過他治軍到底太過酷厲,自以為想出的那條軍令脅迫士兵只得奮力拼死,今日便要讓他自食惡果......”
反觀梁軍一側的大陣,當中也響起雄渾悠長的號角聲,鳥瞰戰場,無數的小黑點正在迅速集結,逐漸彙整合一團團方陣,看來也隨時準備以鋪天蓋地的聲勢,而直朝著敵軍湧殺過去。
而在前方督戰號令的梁軍將官當中,方今已官居廳子都指揮使,兼右千牛衛將軍,以往倒也曾與李天衢處下些交情的杜晏球臉上閃過一抹猶疑。但他很快的便咬了咬牙,打足精神,準備迎接這場大戰的到來。
就算陛下弒帝篡唐,也難免為世人詬病...即便丁會將軍,竟然也選擇背反倒戈,投從李天衢而去...可我如今到底已是梁國軍將,在這等世道男兒要憑戰功揚名立業,是非曲直,也顧不得那許多。李天衢雖然也有雄才偉略,可到底已是主公的死敵,既然在戰場上相見,彼此也斷然不可再留半點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