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過片刻,便已有唐軍輕騎催馬疾奔入此間山谷。眼見遍地皆是這一路窮追猛趕,過不了許久想必便能一網打盡的反軍賊眾屍首,又有器械伏地聽候發落的餘孽,以及那不過百來名不知來路的人馬,如此明顯也出乎這些官軍的意料之外。
如此形勢之下,率先奔殺而至的兵馬雖然沒有急著廝殺,立刻擎起手中兵刃,並大聲叱喝李天衢等一眾人不得妄動。李天衢當即也高聲喝令張虎、解青等人按捺住,切不可“擦槍走火”。
從山谷兩側奔湧進來的兵馬越聚越多,粗略望去大概有兩千多人。李天衢屏氣凝神,來回張望,就見堵截在兩側的兵卒果然身上盡著唐廷官軍制式的衣甲。
行伍當中,也有將官身披胸前和背後皆有金屬圓防護,打磨的極光滑似鏡子一般,兩肩雙層披膊,腰帶下左右各一片膝裙而謂之“見日之光、天下大明”的光明鎧。
如此軍容陣仗,的確是貨真價實的唐軍。
然而李天衢分明瞧見兩側聚攏的將士盡是神情戒備,臉上也仍流露出敵意。追擊剿滅反軍賊眾本來勢在必得,卻是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雙方兵馬僵在當場大眼瞪小眼,一時間的氛圍仍是劍拔弩張。
而就算被官軍從前後攔在當中,王彥章臉上神情倨傲,他手執大槍,驅使著雄俊壯碩的高頭大馬來回踱步,那般勢威也震懾得一些唐軍兵卒更是如臨大敵。眼見如此情形,李天衢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隨即高聲大喊道:“在下李天衢,雖只是一介白身,但向來磨練本事,矢志安邦定國、靖難救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方今黃巢賊子禍亂天下、逆施倒行,各地黎民惡其久矣!草民聞之黃巢反賊敗走長安,率賊眾侵犯淮西之地,陳州兵禍連結,故而特來投奔陳刺史,以償報國之願,還望明察!”
底氣中足的喊聲在山谷間迴盪不絕,唐軍行伍中不由議論聲起。只過片刻,兩側佇列兵卒都讓出了條道路,有三員將領踱馬上前。李天衢來回張望,就見其中一人約莫四五旬上下的年紀,身著做工精堅的烏鎚甲,他五官面相稜角分明,濃眉下一對虎目炯炯有神,自也透著股久經廝殺陣仗的宿將勢威。
至於另外兩員唐軍將官都是青壯年紀,身上也都披掛著看來將鐵製甲片經過打札、粗磨、穿孔、錯穴、裁札、錯稜、精磨...並以用皮革條編綴成甲,並有鑲掛襯裡的繁複流程,腰帶下垂膝裙、鶻尾、吊腿亦是齊備的光明鎧。他們與那中年將領容貌生得似有幾分酷肖,只是這等年紀下更透著股方張銳氣。
而那兩員年輕的唐軍將官聽了李天衢表明來意,當中一人眉頭微微一蹙,隨即策馬駛出幾步,他一對目光銳利的眼睛先是落在當中氣勢最是威猛的王彥章身上。
與仰頭對視的王彥章相覷了片刻,那唐將隨即又在安仁義、張虎、解青...乃至一眾蘆岡賊寇身上環視了圈,終於再與李天衢目光對視之際,這員唐軍小將忽的沉聲說道:“你說名為李天衢,是布衣平民出身,素有報國之心而特來尋家父,而投效官軍以拒黃巢反賊......
可我瞧著你手下這夥人貌相也都不像是清白人家,倒更似是做慣了打家劫舍勾當的綠林賊人!爾等形跡甚是可疑,又怎會趕至此處與孟楷賊眾廝拼?到底是何來路,居心何在,還不速速招來!?”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唐末大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