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最後的明末守衛者> 第十一章 乾坤未定思復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一章 乾坤未定思復辟 (1 / 2)

自黃河南岸那無名土堆前立下泣血重誓,崇禎皇帝朱由檢整個人的精神面貌便煥然一新。那場慘烈的渡河之戰,那位卑微船伕劉三臨終前的泣血囑託,如同一劑猛藥,徹底打碎了他心中殘存的最後一絲僥倖與頹唐。曾經的猜忌、暴戾、自怨自艾,彷彿都隨著那冰冷的黃河水一併流逝。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靜的堅毅,一種揹負了萬鈞重擔後的決絕。

他不再是那個只會抱怨臣子、慨嘆時運的君王,而是一個真正將黎民疾苦、社稷存亡扛在肩上的“孤家寡人”。這些時日,他甚至主動向趙子龍詢問更多關於“後世”的事情,尤其是關於滿清入關後的歷史。

一行四人,日夜兼程,一路向南。離南京越來越近,朱由檢的心也越來越熱切。

這一日,歇腳於一處破廟之內,朱由檢看著篝火,突然開口問道:“趙壯士,朕想知道,那滿清韃子入關之後,我大明的江山,我漢家的百姓,究竟遭遇了何等樣的命運?你既知曉後事,便如實相告,朕……朕受得住。”他的聲音平靜,卻帶著一種壓抑的沉痛。

趙子龍看了他一眼,又瞥了瞥依偎在崇禎身邊,正好奇望過來的長平公主,心中微微嘆了口氣。“該來的總是要來,歷史的殘酷,他遲早要知道,也好讓他徹底斷了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堅定抗爭到底的決心。”

他沉吟片刻,緩緩開口:“陛下,韃清入關,定鼎中原之後,為了鞏固其統治,對我漢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戮和思想禁錮。有所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城中百姓無論老幼,皆遭屠戮,血流成河,屍積如山。更有甚者,強令我漢人‘剃髮易服’,‘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不知多少仁人志士為此血濺街頭,寧死不從……”

趙子龍的聲音不高,但每一個字都像一把重錘,狠狠砸在朱由檢和長平公主的心上。長平公主聽得俏臉煞白,忍不住抓緊了父親的衣袖,眼中滿是驚恐與難以置信。

朱由檢更是聽得身體微微顫抖,牙齒咬得咯咯作響。他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趙子龍口中那些輕描淡寫卻字字帶血的描述,依舊讓他心膽俱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剃髮易服……”他喃喃重複著,眼中瞬間佈滿了血絲,一股滔天的怒火與無盡的悲愴自胸中勃發!

“畜生!一群畜生啊!”朱由檢猛地一拳砸在地上,指節因用力而發白,“朕……朕若不能手刃這些韃虜,光復大明河山,朕有何面目去見列祖列宗!有何面目去見慘死於韃虜屠刀之下的億萬冤魂!”他仰天悲嘯,淚水再次奪眶而出。這是憤怒的淚,是悔恨的淚,更是決絕的淚!

“劉三哥,你看到了嗎?朕知道了……朕全知道了!這天下,若落入韃虜之手,便是人間地獄!朕,絕不會讓這等慘劇,在我大明子民身上重演!”他在心中狂吼,那份在黃河邊立下的誓言,此刻更加清晰,更加滾燙。

長平公主朱媺娖,這些日子以來,一顆少女的芳心早已悄然系在了趙子龍身上。她看著趙子龍講述那些她聞所未聞的“後世之事”,看著他分析局勢時的沉穩與睿智,看著他面對危險時的勇武與果決,心中充滿了崇拜與濡慕。這個“趙壯士”,彷彿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是上天派來拯救他們父女,拯救大明的神將。她常常會偷偷地凝視趙子龍的側臉,心中小鹿亂撞,臉頰也不自覺地飛起紅霞。她甚至會想,若是將來……若是將來父皇能重登大寶,自己……自己或許可以……

朱由檢將女兒的神態盡收眼底,心中亦是百感交集。他膝下皇子,或死於流寇,或陷於敵手,早已不存。如今身邊,唯有長平這一個骨肉至親。而趙子龍,這個來歷神秘卻屢建奇功的年輕人,有勇有謀,有情有義,更難得的是對自己忠心耿耿,毫無覬覦之心。*“此子……真乃天賜我也!”朱由檢心中暗忖,*“媺娖對他情根深種,朕又何嘗看不出來。若能將媺娖許配於他,招他為婿,將來這風雨飄搖的大明江山,若朕真有不測,交到他的手中,朕……朕或許也能安心瞑目了。”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心中升起,他甚至開始有意無意地為兩人創造一些相處的機會。

趙子龍自然也察覺到了長平公主那毫不掩飾的愛慕眼神,以及崇禎皇帝那帶著幾分“老丈人看女婿”意味的目光。說實話,長平公主正值豆蔻年華,容貌秀美,性情溫婉,又帶著皇室貴胄的獨特氣質,哪個男人會不喜歡?趙子龍也是個正常的青年,自然也會心動。

“這小妮子……確實挺可愛的,眼睛跟會說話似的。” 趙子龍有時會這樣想,“不過現在可不是兒女情長的時候,先把老丈人……呸,先把崇禎這便宜岳父的皇位給穩住了再說。南京那邊,可不是什麼善地,龍潭虎穴一般。” 他強行將綺念壓下,眼下的首要任務,是幫助朱由檢在南京站穩腳跟,而不是談情說愛。

經過數日的急行軍,他們終於在暮色四合時分,抵達了南京城外的最後一處驛站——淳化鎮。再往前,便是巍峨的南京城牆了。

夜宿驛站簡陋的客房內,四人圍坐在一盞昏黃的油燈旁。王崇恩去打探明日進城的訊息還未回來。

“陛下,明日便要入南京城了。”趙子龍壓低聲音,神色凝重地說道,“依我之見,我們不能一進城就暴露您的身份。”

朱由檢聞言一怔:“哦?這卻是為何?朕乃大明天子,如今九死一生來到這南京留都,不正是應該振臂一呼,昭告天下,重整旗鼓,以伐不臣嗎?”他有些不解,甚至隱隱有些不快,以為趙子龍是怯懦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