瞟了一眼一臉衰敗的卡米爾,景煜別過臉去,看向高大茂密的樹木,燦爛奪目的陽光隱隱綽綽地透過層層累累的樹葉絲絲縷縷地射入小廳內,斑駁而迷離。
“我想,當初我也是有錯的。明知不應該接受你,但還是因為內心的孤獨而和你在一起。不過,如果不是因為這兩次的事情,我還會把你當作朋友。畢竟當初你給予我的極大的幫助和關懷,就算是現在,我依然地心存感激的。”景煜淡淡地道。
卡米爾猛地抬起頭,無比期待地看著她。
“從沒想到你會是這樣。”景煜蹙了蹙眉,斟酌著語言,儘量不讓自己說得太尖酸刻薄,“你的處境我知道,也深表同情,但是,你不該傷及無辜。你為什麼會聯絡我?我猜測是切爾西先生的意思吧?可你們真是小看了我不是嗎?別說那個孩子與我無關,就是有什麼關係,我最多是承擔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再奢求就沒有了。”
卡米爾咬咬牙,將眼中的淚水憋了進去,冷冷地道:“你可不要太自以為是了,我,卡米爾,怎麼會看上你這個一無是處的華夏小子?就算是醫術上做出一點成績又算得了什麼?我結交的那些男朋友哪個不是富豪名流之子?不過是看不慣某些華夏人太猖狂,想給你們一個小小的教訓而已。”
“是嗎?可惜,得到教訓的可不是我們啊!上一次損失了六千萬英鎊,這次是三個億,如果有下一次,想想,應該是多少呢?那就是三十個億了!呵呵,我想,即便切爾西先生再如何大度,恐怕都捨不得這筆鉅款吧?”景煜輕嗤一聲,譏笑道。
“你,你們是訛詐!”卡米爾氣得胸膛上下起伏,恨不得咬下景煜一塊肉來。
景煜冷笑不已:“這叫害人不成反害己。聽說你們切爾西家族的祖先是當強盜當習慣了的,幾代人從華夏搶奪了不少寶貝,這次不過是略加懲罰,還沒讓他傷筋動骨,可若還有下一次,哼哼!”
卡米爾伸出手指著他,厲聲喝道:“放肆!”
景煜冷冷地拍掉她的手:“世人皆知,何必狡辯。所以,這次便宜你們了!下次可就不好說話了。”
亞當斯手中的華夏文物雖然多,但陸陸續續也賣出去不少,所以計算全部加起來也不足以抵扣剩餘的兩億五千萬英鎊。李家恆請來的兩位鑑定師眼光不錯,分工合作,將好東西全都挑選到一邊,普通貨一概不理。黃益坤則只負責最後檢查一遍。何兆輝和李家恆也懂一些,便在一旁挑挑選選。
亞當斯見桌上挑選出來不過數十件東西,心裡暗暗著急,就算喊破了天,這點東西也值不了多少錢,如果讓他拿現金出來,這不是比生生挖掉他心頭的肉還難受?淡淡地道:“黃先生,這些都是貨真價實的文物,你們不是一直致力於把流落海外的文物收回去嗎?這次可是好機會啊!你們瞧瞧,那些至少是清朝時期的瓷器吧?哦,青銅器的歷史更古遠,價值更高。或者是從你們那個圓明園、紫禁城搬出來的,或者是什麼王公貴族家裡找到的,都是價值連城的好東西。如果不清楚,我可以請一位專家幫你們看看。”
黃益坤微微一笑:“切爾西先生不用替我們擔心,我學文物鑑定也有幾十年的經驗了,更別提這兩位是專業鑑定師。”
正在琢磨一套碗的李家恆抬起眼,皮笑肉不笑地道:“咱們華夏有句話,物以稀為貴。這裡面的東西雖然都算得上文物,但真正有研究價值收藏價值的或許早就被高價賣掉了吧?不過,我倒是不擔心剩下的錢切爾西先生沒法湊齊,因為切爾西先生名下的財產可不少,比如這座莊園就挺不錯,比如科茨沃爾德的玫瑰園,比如伯明翰南部的農莊,等等,再不濟,您還有不少公司的股份,沒發展前途的小公司就不要拿出來濫竽充數了,你手裡的底牌咱們是清清楚楚,不然,怎麼會知道你輕輕鬆鬆就能湊齊三億英鎊的賠償金呢?”
亞當斯暗暗吃了一驚,死死地盯著李家恆。難道,這不過是一個圈套,是有人借了他們的手想整垮切爾西家族?不然,怎麼會對自己的財產一清二楚?又開始懷疑,這些話不過是在試探,其實他們根本就不清楚,就算知道一些,也不過是表面上的東西。如此一想,鬆了口氣,冷冷地道:“i先生,切爾西家族數百年的底蘊,自然是積累了大量財富,不過,那是家族所有,我不過是保管者,以後也是要留給下一代的。”
李家恆乾脆放下碗,笑嘻嘻地道:“切爾西先生也不要太謙虛了,這幾年,在您的精心打理下,切爾西家族低調地發展擴充套件,收益也很不少呢。當然,卡米爾小姐的功勞也不小,以自身為魚餌,不斷地釣上來大魚。哦,據說,曾有兩位新興富豪的兒子迷上卡米爾小姐,只可惜身家太少,才短短几個月就弄得差點傾家蕩產。哎,真是愚蠢啊,不過是個人盡可夫的女人,居然被劈腿了還以為是真愛!蠢貨不用可憐,活該被人欺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咳咳!”黃益坤輕咳兩聲,提醒李家恆不要太過分了,畢竟景煜也曾上當受騙,只是卡米爾當時看中的不是他的錢財背景。
李家恆聳聳肩,將那幾個色彩豐富的碗小心翼翼地拿過來,笑道:“黃老師,您瞧瞧這玩意,我覺得挺有趣的。”飛快地眨眨眼。上面記錄的是清康熙年代的瓷器,但是,李家恆覺得不太像。
黃益坤眯了眯眼,眼底卻驚喜不已。明朝成化鬥彩!彩雞缸杯!一共六個!胎質純淨細膩,釉彩豐潤沉靜,色調奼紫嫣紅、交相輝映。數年前,一件成化雞缸杯就拍出近三億港元!但是,因其珍貴,引來仿製不斷。比如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各代無不仿製,又以康熙時期的仿品最佳,造型紋路最貼近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