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明的抓快點時間,主要是小蘭報告,空間水快滿了。小蘭控制乾坤戒已經到缺口上游好幾公里地方。所以說缺口這一段江面水位整體的下降了5米。
空間水要滿了,那就得趕緊的運輸到北方缺水的地方去。
項明用神識看了一下方圓幾公里的區域。找到了6個合適建立營地的地方。還別說這些地方都是學校。學校大部分都是建立在土坡上。特別是這裡屬於荊州北邊,算是偏遠農村,屬於丘陵地帶。也是一個窮地方。項明選擇的6所小學裡面就有一所項氏希望小學。這個小學就位於北洪水圍困的一個小山包上。學校附近有一個幾戶的村莊,稀稀拉拉的建在通往學校的鄉村道路上。項氏希望小學所處的地理位置沒有被洪水衝擊到。這是一個絕好的安置點。
荊州市,北湖省轄地級市,位於北湖中南部、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歷史悠久,五六千年前,人類就在這裡創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荊州系楚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屬楚。
項明閃身就出現在這個學校的門口。項氏希望小學這裡已經是群眾的避難所了。沒見到教室裡面都是人嗎?
大堤缺口,事發突然,大家都沒有準備。等到決堤,發現已經遲了,這不本能的而亡高處跑。長江大堤普遍都高於地面6米甚至10來米也有。
加上長江漲水,基本在河堤上面在加高了快兩米的沙袋堤壩。
也就是說決堤前,長江水位,已經超過地面好幾米。高過大部分建在平地上的房屋2層樓。大堤一決堤,高過2層樓的洪水一萬鈞之力摧毀路過的一切。
能及時跑出來的人,當然不會想當然的認為自己家裡面的兩層小洋樓能小強不倒,衝不毀,淹不沒。除非是地勢稍微有點高,房屋建的高的,才沒辦法的辦法往樓頂跑。
十年前的哪次大決堤的陰影大家都沒有忘記。在哪次洪災後建的房子大部分要考慮到有被洪水淹沒的可能,建在高處,往樓層高的建。
項明穿著雨衣就走進了大門,現在外面大雨傾盤,電閃雷鳴的,誰還傻瓜的在外面待著。雖然學校外部供電已經因為洪水原因被截斷了,但是項氏希望小學的照明還是正常的額,由一臺發電機提供著電力。
在關鍵時刻,危急時刻就能看出來項氏慈善基金針對於項氏希望小學投入是多麼的實在,充足。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本來每個鄉鎮的每個村(大隊)基本都有一所小學,這是為了方便就近就讀。但是很多地方的財政有問題,很多的小學撤編合併了,也就是說兩三個村的小學合併在一起。減少老師的人數,減少學校的維護費用,但是很不方便學生的上學。
項氏希望小學就是一個新的小學,不是那種在原來正常的小學基礎上擴建的。是在已經被拋棄捨棄的小學土地上擴建而來的,基本可以說是新建的。原來的小學能為自己所用的真的不多。那座教學樓都是上世紀90年代的,不知道多少次翻新,外表雖然很新,內在已經老化了。
這個叫項氏希望小學麻垌校區的學校,佔地很大,有兩棟三層的教學樓,一棟綜合樓,一棟教師樓。2棟學生宿舍樓。一座2層的食堂。原來的小學教學樓現在改為幼兒園。這所學校負責著方圓5公里兩個村(大隊)十三個自然村3萬人口的學區。
本來是隻準備小學的,可是附近沒有到達上學得適齡兒童很多。這些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
經過項氏慈善基金教育部的批准,增設了幼兒園這一個專案。收費跟社會上的幼兒園差不多,也就是一個月收200元。但是別看收了這200元,項氏希望小學,可是準備了4輛專用的接送學生的校車。這4輛校車當然不光是接送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接送小學生。200塊包三餐,甚至包寄宿。多嗎?真的不多。連伙食都不夠。沒看到項氏希望小學伙食標準那可是貴族學校的標準,每天一瓶蒙牛早餐奶,一顆雞蛋,一個水果。午飯,晚飯是一葷兩素一個湯。
項氏希望小學原則是可以免費食宿在校的,但是有些家庭離學校近,那麼可以申請不在學校住宿,或是不在學校吃飯。不在學校免費飯的當然是極個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