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牛部長把白酒倒在一個口杯裡面,這個口杯可以裝一斤酒,正好能把一瓶酒倒完。現在的白酒瓶子不是以前那種豁口,可以仰頭猛灌,在瓶口裝了一個用於擰瓶蓋裝置。倒滿一杯也得2分多鐘。這是提升酒的檔次,別以為像那些光瓶瓶蓋是裝在瓶子玻璃或是陶瓷上。拿起口杯就仰頭一口氣喝下去。
“好酒量!”副大隊長對牛部長豎起大拇指。67度的衡水老白乾。那可是烈的很。入口火辣。一路子辣到腸胃。
“呵呵,該你了!”牛部長把口杯倒轉,沒有酒倒出來。畢竟是酒精考驗的幹部。喝酒就是爽快。
副大隊也沒有想過牛部長這麼整,一口一瓶酒。不過到了這個時候,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刺啦!”副大隊也把口杯的就喝完,不過被辣的倒吸一口氣。
“你們兩個喝酒簡直就是牛飲,浪費,喝酒要慢慢的品,一瓶一百多塊的出廠價,就這樣糟蹋了。”項明真的無語。雖然說當兵的人喝酒豪爽,但也不是這樣豪爽法,牛部長,副大隊都是築基期的修為,體質相當的好,丹田解酒能量強,早就算的上千杯不醉的檔次。拼酒那是不可取的,也是一個浪費。喝酒並不是說喝多少就夠,適當的喝酒是必須的。像牛部長,副大隊這樣,十幾件的喝,那是該敲打的。
“是首長,我們馬上慢慢的喝,哈哈。”牛部長馬上就改正,他也知道不是首長摳門,捨不得這些白酒。
“我再跟大家說說,這個基地暫時命名為土宗基地。將來我會一步步的把這個基地整一遍,疏通河道,整修三條跟外界聯絡的通道,一條是往北50公里外跟我國境內某小鎮相通的通道,一條就是西邊克什米爾地區相通。往南在整一條通道往印度。”項明早就在探查這裡的時候就知道了這三條通道的存在,土宗是幹嘛的呀,打洞專家呀!整三條跟外界聯絡的隱蔽通道不是話下。不過這三條通道都很小,只能容一匹馬馱東西透過,也就是馬道。都是建立在懸崖峭壁上面,很多地方打隧道直接的穿山而過。通道很多關鍵地方修建了石頭門。
項明的本來意思就是擴建可以直接通卡車的通道。對於擁有乾坤戒的項明而言,那不就是打打洞嗎,簡單的很。關鍵就是修橋,這個可不是項明擅長的,不過小蘭給出的方案也是可以值得試一試,反正這裡的整理不急在一時。土宗就相當於項明休假的地方好了,以後就空就來這裡玩玩。要是能整一個機場就更好了。項明打算這裡可以安置5萬人在這裡生活。這裡能出產的東西也不少,除了種糧食外,還可以放牧。主要是這裡森林覆蓋率很高,很多珍貴的中草藥也大量的存在。
明天還得去上學呢?所有項明就把將來一段時間工作安排一下。
“首長那敢情好,這一片古時候因該屬於我們的領土,那個該死的麥克馬洪線就把這一片,以及往南的一大片土地劃給了印度阿三,現在我們回來了,那麼我們就要保住這裡,建設這裡,將來要是有機會也要把南邊的那一片印度搶過去的地盤搶回來。”牛部長有點興奮。開疆闢土那可是一個大功。自從明朝以後,不要說開疆闢土,就算是保住原有的版圖就算不錯了,腐朽的大清朝,今天這裡割一點,明天那裡割一點,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統一全國後的疆域是:北起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及西伯利亞,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即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南海島礁),西南達西藏的達旺地區、雲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區等18世紀的清朝以及部分朝貢國緬甸北部,西盡鹹海與蔥嶺地區,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亞巴爾喀什湖,東北抵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東南包括臺灣、澎湖群島。極盛時總面積達1300萬平方千米
除此之外,許多周邊國家,也都成為清朝的藩屬國,在盛清之時的藩屬有:東邊的朝鮮、琉球,中南半島有安南(越南)、南掌(寮國)、暹羅(泰國)、緬甸、以及南洋群島的蘭芳共和國,西南有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不丹,中亞西亞有浩罕、哈薩克、布魯特、布哈爾、山克、愛烏罕(阿富汗)等藩屬國。
不過進入19世紀尤其是近代時期,由於清朝的衰落和列強的入侵,鴉片戰爭以後清朝以不平等條約的形式先後失去了以下領土:
香港地區(1842年至1898年間分批割讓或租借予英國,直到1997年迴歸中國)
澳門地區(1887年與葡萄牙籤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承認葡方在澳門的一切權利——“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區治理它處無異”,1999年12月20日中國)
外東北(包括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千米,以及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薩哈林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千米的領18世紀的清朝以及部分朝貢國土,分別於1858年和1860年被迫割讓給俄羅斯帝國,未收回)
新疆極西帕米爾高原(巴爾喀什湖之東南、伊犁以西、以及噴赤河以東的帕米爾等地區約45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於1864年被迫割讓給俄羅斯帝國,未收回)
臺灣和澎湖列島(1895年割讓給日本,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投降後,臺灣和澎湖主權移交給中華民國)。 清朝1300萬平方公里,現在只有9,59萬 平方公里,你說呢!給清朝敗光了300多萬平方公里。這永遠是咱們龍國人的痛。
麥克馬洪線,是一條由英國探險家為印度測量時劃的一條位於英屬印度和西藏的邊界。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圖,沿分水嶺和山脊線至雲南的尖高山,將傳統上西藏當局享有管轄權、稅收權和放牧權的約9萬平方公里領土都划進印度去。英屬印度政府和印度都聲稱這條邊界就是正式疆界。對於這條“邊界線”,歷屆中國政府都不予承認。英國政府也遲遲未敢公佈,直到1936年,非法的麥克馬洪線才開始出現在英屬印度的地圖上。1947年,當剛獨立的印度在南京建立大使館時,國民政府也對印度代辦明確表示了不承認麥線的態度。直到1954年一直註明是“未標定界”。中國政府一直堅持正確的立場,絕不承認非法的“麥克馬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