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顧毅兮在出生時經歷的千辛萬苦,以及其父母為他賦予的名字,就註定了他此生的不凡。
顧毅兮三個月大時,他的父親顧擇延推著嬰兒車裡的他,跟在他的母親夏思洛身邊,一家三口一同在公園裡散步。
走著走著,他們便遇到了迎面而來的十個月大的小朋友一直在口中喊著“媽媽”,很顯然,他學會了開口說話。
三個月大的顧毅兮似乎不甘示弱,一開口便同時說出了“爸爸,媽媽”四個字。
沒有人知道,他這般超前的舉止,只是因為他不想拖爸爸媽媽後腿,畢竟爸爸媽媽那麼優秀,他作為他們的兒子怎能不更優秀。
顧毅兮六個月大時便學會了流利的說話,這件事是從他拿去顧擇延手裡的故事書開始,便開始照著繪本書朗讀起來,雖然語不成詞,但此舉日後必有大成。
一歲時,顧毅兮便拿著蘋果學會了數數,自己的蘋果只要少一個,他都能察覺得到,只要知道這件事情的人,都說他是小機靈鬼,而實際上他只是從小就學會了維護自己的權益。
兩歲時,顧毅兮便不滿於玩具的幼稚,開始泡在顧擇延的大書房裡讀書,識字。
三歲時,顧毅兮便自學成才,出口成章,時常與自己爸媽進行學術辯論,用文言對詩,並說家庭的娛樂氛圍已經不適合他繼續深造,他要去幼兒園。
三歲半時,顧毅兮如願在幼兒園裡待了小半年,也迎來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年終小測評。
結果,他以最小的年紀,在幼兒園裡得到了小測評的最高榮譽。
這份榮譽得益於老師佈置的小測評題目以“爸爸媽媽吵架”為素材,做出一個作品,創意不限。
顧毅兮就直接交了一篇文章作為自己的作品,直接獲得了老師的最高讚譽。
當老師問起他的創作靈感時,他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幾天前發生的一件事。
那天是他為年終小測評發愁的第三天,因為他的爸爸媽媽根本沒有吵過架。
傍晚,弄芳苑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