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長樂又問:“方才我看你問那書屋的事情問得很是仔細,你想要盤下那書屋?”
蘇譽如實道:“確實想,但咱們不夠錢去盤。”
“加起來要四百兩左右,買不起。”
據蘇譽所知,他們鎮上的那些鋪子,一個才幾十兩。
跳過縣城,到了府城。
這價格起碼翻了十倍。
雖然包括了屋子裡的貨物,書本本身就很貴的原因。
但這價格也是他現在承受不起的。
顧長樂道:“那書屋經營不善,就算換一個東家繼續做這一行,估計也賺不到錢。”
蘇譽笑道:“這是自然。”
“畢竟府城書屋可不止一家,這書屋位置不好,也沒有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顧長樂不明所以。
“這是何物?”
“哦,就是那種支撐起這個店鋪的獨有的商品。”
“據我所知,其他的大書屋,除了各種引起的話本外,最重要的是有各種新鮮的科舉資料能供學子們選擇。”
每次鄉試、會試和殿試後,這些大書屋都會早早派人到各地的禮房守著。
就為了等成績一出,便把上榜的那些文章抄錄回來。
這些文章或者單賣,或者製成文集,都會是當下最為暢銷的貨。
所以書屋要做大,還真不是那麼簡單的。
人脈是必須有的。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大家族能控制當地文脈的其中一個原因。
小書屋只能靠賣些普通的文房四寶,和比別人落後的科舉文章度日。
這樣的書屋,可不就是缺少核心競爭力麼。
這種事,顧長樂也只是聽說過一些而已。
想不到蘇譽竟然會這麼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