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經是九月底,村子裡的村民看起來卻還是很忙碌的樣子,他們雖然不敢去山上,但是山腳的地方是他們經常光顧的地方,看樣子是在摘野菜和採摘一些常見的草藥。
整個村子的人都這樣忙,柳臻還真相信他們一點都不關心外界的事。
“姑娘,要我去打聽嗎?”麥苗主動問道。
柳臻看也不看她:“你好好歇著吧,不要想東想西了。你忘記墩兒了?”
墩兒是村裡最年長的一位老人養的大白鵝,麥苗光是想想就忍不住害怕,她真的很不能理解山奶奶為什麼要養一隻大白鵝在家。
“這個村子的風氣還不錯,不代表所有村子裡的人都是好的,或許有心思不正的到處惹是生非甚至偷盜他人財物。”這點柳臻倒是有不少想法,“山奶奶家裡只有她一個人,年紀又那麼大了,那些壞人說不定有想法呢。”
“姑娘的意思是有人壞到去搶一個老人家的東西?”麥苗嘆氣,“姑娘說的有理,什麼樣的人都有,就算山奶奶家裡再窮,很多都是靠村裡接濟才能生活,但是壞人肯定不這麼想,他們肯定認為一個人活那麼久了,難道就真沒有留下些什麼?”
回想起還在家裡的時光,麥苗深深嘆了口氣。村裡有一位老漢,一把年紀了孩子都嫌棄,沒人願意照顧他,但是偶爾有孩子會登門,為的就是打聽老頭有沒有什麼好東西,只要交出來,就會孝順他,每天給他送飯。
老頭一直沒吱聲,有一年老頭摔倒了,行動不便,孩子又上門詢問,老頭也沒告訴。後來忽然有鄰居登門幫忙照顧老頭。
說是照顧,不過是送頓飯掃掃地而已,至於老頭養的幾隻雞,早被幾個孩子搶走了。
平常沒什麼來往的鄰居突然願意來照顧一個除了鄰居之名沒有別的關係的老人,老頭的孩子肯定各有各的猜測,鄰居只說看不過眼,不過後來不知訊息怎麼還是傳出去了,原來老頭有一塊玉,給了鄰居。
之所以給鄰居,也是因為老頭餓了一兩天,鄰居傍晚的時候給他端了碗麵條過來。老頭吃了面,痛哭流涕,只後悔為什麼把幾個孩子養歪了。隨後就將玉給了鄰居,鄰居允諾每日最少送兩頓飯過來。
知道老父親真的有東西,還給了別人,老頭的幾個孩子自然不願意,一下子鬧到了鄰居家,揚言若是不把玉拿出來,就去高官,說鄰居哄騙老頭。
老頭的孩子們空前團結,鄰居無奈,只得把玉拿了出來。
老頭孩子們拿了玉還不罷休,非說鄰居還偷拿了老頭的其他東西,若不是鄰居跟村長和里正有關係,家裡還真要被老頭的孩子們趁機洗劫一空。
拿了玉,老頭的孩子們回家狠狠嘲笑了老頭一番,言語中頗多辱罵之詞。鬧了一番,一群人又風風火火地走了。
經此一事,鄰居狠心不再管老頭,也不敢管,可老頭本就摔傷了,又被幾個孩子一氣,身子更加不好,鄰居到底是良善之家,悄悄地還是去看老頭,偶爾送點吃食燒個熱水。
那年冬天很冷,雖然有鄰居照應,老頭還是沒熬過去。
說來好笑,老頭在世的時候幾個孩子個個待他如仇人,他死後老頭的孩子們卻全來送他,披麻戴孝一個不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