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生來有個壞習慣,就是給鼻子上臉。
劉邦駐紮在高陽,招賢納士,各個學派都有不少的能人前來投奔他,有為他出謀劃策的,有願意為他擔任說客的,有願意為他帶兵打仗的,劉邦實在是算不上傳統意義上的那種禮賢下士的賢君。
可劉邦對有才能的人是非常重視的,在這種情況下,有一群儒者前來投奔,劉邦將他們留下來,於是乎,他們就開始發揮傳統本能,開始按著禮法對劉邦的行為指指點點,批判劉邦的諸多行為,劉邦於是將他們的帽子脫下來,往裡頭尿尿,告知他們:這就是你們的禮法!
在這之後,但凡有儒生來找他,劉邦會很非常和善的跟他們交談。
史書上用六個字記錄了這一幕,“與人言,常大罵”
也不知道高皇帝當初是罵了什麼,反正肯定是不太好聽的。
而儒生酈食其從門客那裡聽說這件事後,並沒有離開,還是執著的拜見了高皇帝。
當時劉邦正擺出祖...哦,不,是他自己的一貫坐法,箕坐著,面前還蹲著兩個美人正在給他...洗腳。
酈食其也不慣著他,直接問:“你這是要幫秦國滅諸侯還是幫諸侯滅秦國?”
劉邦大怒,罵道:“老狗!天下苦秦久矣,我怎麼可能幫著秦國滅諸侯呢?”
酈食其嚴肅的回答道:“如果您想要滅秦,就不應該用這種態度接見長者!”
劉邦當然是一改先前的態度,腳也不洗了,滿臉堆笑的請酈食其上坐,虛心的請教。
只可惜,張蒼,酈食其,賈誼,陸賈這樣的能儒還是太少,像原先圍繞在劉邦身邊的那些豎儒卻太多了。
劉長回到厚德殿的時候,還是非常的憤怒。
他設立天論府,本來就是對鬼神思想的反擊,結果,天倫府剛剛設立,這些豎儒就在府內請自己去泰山封禪??
劉長生氣的時候,很少有人敢來打擾他,生怕劉長將怒火發洩到自己身上。
就是呂祿都不敢多說什麼,他可記得很清楚,陛下從前一旦有怒火無法發洩,就會召叢集賢,翻舊賬,以很多很多年之前的理由來打他們一頓出氣。
“沒想到,這次居然是我的兄長說對了...他前幾天請我飲酒的時候,就曾說儒者不本分,我還以為是他對儒者有偏見,沒有想到啊,他說的實話!”
“祿!你現在就去將王公請過來。”
“陛下...哪位王公?”
“天祿閣那個治黃老的王公!”
“唯!”
廟堂裡原來是由蓋公來負責教導皇子們,如今是王公,而這位王公,當然也是齊人。劉長也不知道為什麼,反正黃老,儒者大多都是出自齊國,可見齊國文風之昌盛。
這位王公,名高,是被呂后找過來講解黃老學說的,劉邦沒有學派,而呂后則是處於法家和黃老學說之間,她個人很喜歡韓非子的書,可在治國理念上更偏向黃老,漢初的黃老學派是非常強勢的,無人能敵,真正做到了“我為顯學,當鎮壓世間一切敵!”
漢初,黃石公,蕭何,曹參,張良,呂后,乃至是陳平....他們都被認為是黃老學派的中流砥柱,黃老學派理念的執行者,就看看這個陣容,孔子活過來了都得被按回去,哪個學派不要命了敢去爭?
可惜,大概是一下子出現了太多大佬,在他們逝世之後,黃老就沒有再出現過這般的大人物。
最後一個黃老大家,通常被認為是某厲王....隨著某厲王的謀反自殺,黃老學派徹底走向了沒落,當然,這厲王是小厲王,不是不學無術的那位大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