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家父漢高祖> 第424章 國相之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24章 國相之威 (4 / 5)

劉長開闢了一個新的體系,在他之前,文章大多是以厚重高雅而主的,而劉長的這套教材,通俗到了極點,那言語彷彿就是鄉野裡百姓的對話,甚至還出現了鳥跟其母交談,相擁而泣之類的東西。這個時代的人,即使要扯東西為自己所用,也不會將動物擬人化,牲畜就是牲畜,人就是人,豈能相提並論呢?

這極度粗俗的對話,語言,乃至整個文章的敘事結構,直接看呆了這群大賢。

bidige.

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啊?

大漢目前最流行的是論,賦也可以。

比如賈誼的《過秦論》,晁錯的《貴粟論》,劉長這種東西,怎麼說呢,別說流行了,在群賢的眼裡簡直就是胡鬧。

儘管還是採取了文言的形式,可大量的口頭語,就像是後來的文言文遇到了白話文小說一樣,令人震撼,就是將《三國演義》這類小說放在漢朝,那也是粗俗不堪的,畢竟傳統意義上的小說是從魏晉開始起步,就是曹操所寫的那些詩,放在西漢初同樣是粗鄙不堪,只有詩經那類的詩才是真正的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群賢們都沉默了。

就在此刻,周昌卻不由得點著頭。

“好,好啊,簡單易懂,妙趣橫生,作為孩童啟蒙,最是合適!最重要的是這種形式,整個縣學,都可以採用啊!”

陸賈卻遲疑了起來,陷入兩難之中。

而其餘的群賢,則大多牴觸。

“不可!天下學問,以百家言之,這文中之事,無百家之言,粗俗不堪....更類小說家之街談巷語,道聽途說....”

要不是因為劉長,他們肯定是要說出最難聽的話,只是因為劉長和劉安的面子,他們方才忍住了心裡的鄙夷,在百家之中,有個小說家,這個學派倒也不是專門寫小說的,他們負責記錄民間街談巷語,並呈報上級等為主...而他們在百家裡的地位很低很低,難等大雅之堂,連農家都比他們要高好幾個檔次。

也並非是所有的大賢都反對。

其中也有支持者,就比如儒家的公羊壽。

公羊壽就認為:這種方式雖然沒有百家之言,可所蘊藏的,如孝,信等,都是各派所倡導的,完全可以應用,他甚至進一步說道:“如今的百家之學說,止步不前,用過去的辯論方式,用著過去的文章規格,過去的都已經滅亡了,怎麼還抱著這些東西不放手呢??”

到這個時候,群賢開始譁然了。

他們迅速爭吵,而爭吵就不再是啟蒙教材,而是如今對文章的要求,簡單來說,是對文學“傳統規矩”的看法。

這就要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了,漢朝的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之爭。

這個簡單來說,就是儒家大量經典被燒燬,然後一些儒家就以口傳的方式傳下經典,結合如今的局勢,重新編寫經典,進行註釋,後來大漢又允許民間藏書了,然後大量的古籍出現,這些古文經典和如今的經典出現了巨大的差異,雙方就此開打,這麼一打,愣是打到了大漢滅亡。

而這位公羊壽,他本身名氣不大,但是他有個高祖父,這位高祖父在儒家有一定的地位,他還寫了一本在後來略微產生了些影響力的書,他的高祖父叫公羊高,寫的書叫《春秋公羊傳》,他的門徒被稱為儒家公羊派。

公孫壽還有一位弟子,也有點名氣,他叫胡母生。而胡母生這個人嘛,有個有點學問的同窗叫董仲舒,有個不成器的弟子叫公孫弘。

很多人都不知道,董仲舒就是儒家的一位主張大復仇主義的公羊派。

後來還成為了兩漢公羊派的“聖人級”大家。

看著眾人的辯論要朝著自己所聽不懂的方向發展,劉長趕忙叫斷了他們。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