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群賢是不能聚集在一起的,他們只有分開了才是好群賢,但凡三個以上聚集在一起,那就要開始拆家了。
劉長的時代,是一個權力從老臣逐漸過渡到年輕大臣手裡的時期。
而劉長做的很出色,這個過渡的過程很是平和,並沒有出現什麼矛盾。
“豎子不足與謀!!”
周昌使勁拄著自己的柺杖,那柺杖落下的很重,幾乎要將地面鑿開,周昌臉色漲紅,神色激動,雙眼死死盯著不遠處的豎子,幾乎忍不住要動手。
而讓周昌如此破防的人,並不是張不疑,乃是典客馮敬。
典客馮敬原先唐國的大臣,後來跟隨劉長來到廟堂擔任九卿,這位跟張不疑一樣,也是大貴族出身,他祖上乃是戰國時韓國上黨郡守華陽君馮亭,這位因為不願意獻土與秦,向趙稱臣,引發了秦趙之間的一次小誤會,史稱長平之戰。
而他的後裔卻都投奔了秦國,始皇帝身邊有名的武信侯馮無擇,右丞相馮去疾,御史大夫馮劫都是馮亭的子嗣。
而馮敬就是武信侯馮無擇的嫡長子。
他繼承了先祖的衣缽,年紀輕輕的就擔任了韓國的郡守,然後就遇到了韓信加曹參的這對組合,這兩人但凡抽出一個都夠他受的了,何況是兩個人一起來呢。
然後韓國郡守就變成了大漢將軍。
在歷史上,這位在景帝時戰死,成為了漢匈戰爭期間漢朝陣亡的最高階別官員,前三公。
目前,他在朝中擔任典客,所謂典客,就是負責外交,不只是負責邦交和邊陲部族事務,還要負責國內諸侯,他們的納貢,拜見,出兵,平時的行為等等,都是由典客來進行負責或者監督的,權力還是很大的。
同時,這個位置也是晁錯最渴望得到的位置。
馮敬在任職之後,做的還是不錯的,無論是對內部的諸侯,還是對外王,都能做到公正不阿,賞罰分明,禮儀周道,先前有西域幾十位外王前來,他能將這些人同時照顧好,面子裡子一起掙,劉長對他還是很滿意的。
而周昌此刻為什麼會暴怒呢?
主要就是因為馮敬此刻的上奏。
馮敬在今日的朝議時上奏,希望廟堂能給與典客一項權力,兵權。
至於一個負責外交的部門要兵權做什麼,按著馮敬的說法,是為了更好的對外建交,馮敬想要組建典客的行人軍,這個行人,乃是指典客內部的一個署,就叫行人署。這個行人署是負責來往各地的,兼任出使的要任,而典客如今想要組建的行人軍,就是“使節團”,要離開大漢,前往大漢的四面八方,拜訪遠處那些小國。
若只是這樣,周昌也不會這麼生氣。
“要甲冑三千??還要強弩四千??你這是去拜訪還是去滅國??”
周昌瞪大了雙眼,這傢伙哪裡是要組建使節,這是要組建斥候,前往各地探查地方的情況,可能還要從事一些挑撥戰爭的舉動啊!若只是出使,百人就足矣,哪有披甲帶弩去出使的??
馮敬平靜的說道:“周相,沿路會有猛獸,賊寇,這是為了以防萬一啊。”
“什麼樣的猛獸和賊寇需要用這麼多的甲冑強弩啊??你這是想要組建一支北軍吧??”
周昌不悅的說道:“況且,您還想要私下招募,也不肯透露具體的數量,您這是準備要謀反嗎??”
“當今陛下好大喜功,連年的戰事不斷,您身為人臣,不去勸阻,為了奉承他,還準備派人去周邊挑起戰事!你這樣的人怎麼配得上九卿的位置呢?!”
“大膽!!!!”
張不疑猛地跳了出來,指著周昌罵道:“老狗!你怎敢辱罵陛下?!”
周昌看著這滿朝的奸賊,深吸了一口氣,悲憤的叫道:“奸賊當朝!這是上天要滅亡我大漢啊!!”
張不疑叫道:“居然敢咒罵大漢!原來是武最餘孽!!廷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