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你怎麼來長沙國了?你阿父還好嗎?”
“都還好,多謝仲父關心...我這次是因為政務前來拜見您的,這位是我的老師,羅公,這位是胡毋公...”
劉戊急忙將自己身後的眾人介紹給了劉友,面對這些生人,劉友頓時就拘束了不少,也不說話,只是點點頭,算是見過了。
灌嬰卻笑著,大聲說道:“大王,您不在,他們都不敢在王宮內等候著...您既然回來了,我們還是進去再聊吧。”
劉友領著他們走進了王宮,灌嬰熱情的與他們聊著天,對劉友近期內的變化,灌嬰還是很開心。
當初劉友剛剛就國的時候,年紀並不大,灌嬰幾乎是看著他長大的,照顧了劉友這麼多年,灌嬰也是一直將他當作自己的晚輩來對待,兩人的關係非常的親近,劉友對他可謂是百依百順,將他當作唯一能相信的“外人”,灌嬰也算是沒有辜負他的這種信任,這些年在長沙國,他是身挑重擔,從農桑,工,到治學,事事都是親歷親為,原本的一個悍將,愣是被磨礪成了文武雙全的將相之才。
劉友坐在上位,灌嬰坐在了他的身邊,那些從長安前來的大臣分別坐在了他們的兩旁。
灌嬰為劉友解釋起了他們的來意。
“陛下要在南邊修建多條水渠運河,說是要開南之交通...這些人是來商談長沙國內的工程事項的,他們想從長沙國為起點,朝著四周來修建...這位胡毋生就是負責人。”
“大王,我奉陛下之令,前來負責這件事,可我對運河水渠都不是很熟悉,我身邊這些人,都是堪輿家的賢才,他們負責具體的工程之事,原先的幾個設計都是御史大夫和南越王所聯手完成的,請您檢視。”
胡毋生從灌嬰這接過話,將設計草圖放在了劉友的面前。
劉友聽到御史大夫,頓時反應了過來,“是四哥所設計的?”
他拿起了面前的草圖,認真的看了看,隨即搖著頭,“寡人看不懂...可四哥設計的,定然不會出錯,既然是陛下讓伱們前來操辦這件事,那就請你們全力而為,長沙國定然會配合。”
胡毋生與身邊的眾人對視了幾眼,面面相覷。
這長沙王當真是一點都爭嗎??
胡毋生忍不住提醒道:“大王,是這樣的,這次是整個南國一同出力,多個郡國聯手,各國都要出相應的人力和物力,這統籌問題還是要商議的,免得修建了一半,又起了什麼爭端,再討論出力不均的問題,那就容易耽誤工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胡毋生之所以被派到這裡來,就是為了所謂的分配問題,運河修成後對各郡國的作用不同,而分佈情況也不同,出力肯定也不同,總不能讓一個小郡跟長沙國出一樣的人力和物力吧?因此,胡毋生這一路走來,所遇到的諸侯王和郡守,都是不太好對付的,大家都想著少出點力,將自己的徭役弄得輕一點,不要影響麾下的百姓,然後成果多一點,最好能在自己治下多修幾條,甚至有人希望能以自己為主來修建。
而像長沙王這樣,乾脆利落的讓他們去修,對其他不管不顧的,還是頭一位。
劉友聽到他的話,再次點點頭,“寡人知道了,長沙國會遵從廟堂的詔令的。”
“這件事,你們與灌相商談好就可以了。”
眾人看向了灌嬰,灌嬰看起來也沒有太在意這些事情,他大手一揮,“大王都開口了,我也一定會照辦,你們儘管吩咐就是了,對這些事情,我們也不擅長,就勞煩你們了。”
胡毋生等人喜出望外,紛紛拜謝了長沙王和灌嬰。
他們提出要在當地檢視情況,灌嬰就叫來一個人帶著他們去各地檢視,而劉戊卻沒有跟著他們一同離開,留在了這裡。
在眾人離開後,劉戊方才開口說道:“仲父...我知道您的性格,您不是個好爭的人,但是在這種時候,若是表現的太過忍讓,難免會讓其餘郡國覺得您軟弱可欺,到時候他們就會想著少出力,讓您多出力的想法,怕是對長沙國不利啊...您最好還是略微詢問一下程序和修建完成後對長沙國的成果...我倒是不怕別的,就怕其餘郡國會讓您吃了虧...”
劉友笑著回答道:“無礙的,長沙國和其他郡國,都是大漢的領地,哪有什麼吃不吃虧的說法呢?長沙國這些年裡得到了廟堂的不少扶持,陛下想要做成這件事,我們就該用全力,成果不分郡國,這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