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太僕
“在身毒設立牧師官?”
“太尉這是何意啊?”
“也不曾聽聞身毒有什麼牧場或良馬....”
當太僕將太尉的命令帶回了太僕府的時候,上下的官員們都表示有些無法理解。
太僕坐在上位,這位月氏出身的外族太僕,如今年紀也過了半百,在大漢可算是位高權重,負責全天下的馬政,畜牧業也歸他管。大概是因為漢初受夠了沒有戰馬的苦頭,劉長時期養馬成為了天下的共識,在劉長的不懈努力下,廟堂在武威、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朔方等八郡設牧師官,養馬三十萬匹。
如今的大漢已經不缺戰馬了,全力以赴可以動員起十萬人的騎兵大軍,足以橫掃天下,當然,也沒有什麼敵人值得動員這樣規模的軍隊。
同時,畜牧業也在高速發展,畜牧業起初的發展不算順利,因為過去畜牧業的發展靠祭祀....祭祀需要用到大量的牛羊,廟堂會在各地準備牛羊來準備每年的祭祀。但是在劉長上位後,取締了一系列的祭祀,“武最餘孽”還在天子嘴邊,很多提議重啟祭祀的人都被冠上這樣的罪名,直接流放西北,到現在,也沒有什麼人再敢談論祭祀的事情了。
反倒是劉安,趁著劉長不在的時候,偷偷舉辦了幾次春種祭祀和秋收祭祀,使得百官略微心安,看來目前“天子不祭”的可怕局面只是暫時的,等到這位暴君不在了,會有所好轉。
取締祭祀使得畜牧業受到打擊,可當商業發展起來後,畜牧業卻開始迅速起步,紡織業拉動了整個畜牧業,而民間的富裕情況,使得肉類市場有了更大的缺口,唐國等地區成為了大漢最重要的肉類提供地,畜牧業愈發興盛,已經成為了大漢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支柱。
馬政和牧政的發展,讓這位太僕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太僕的背已經有些佝僂,可身材依舊粗壯,留著濃密的鬍鬚,鼻樑挺直,眼神深邃,人高馬大的坐在上位,頗有些“月氏大單于”的模樣。
太僕是異族出身,可他為人並不粗糙,不是什麼塞外莽夫,人家是正兒八經的黃老大家,他跟劉長算是師出同門,曾跟隨蓋公學習黃老,對黃老學派有著全新的研究,大概是從小到大都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環境裡,黃老學派裡的很多思想,在他這裡總是能得到不同的解釋,在黃老內部,也是公認他為黃老大家,有德賢者,地位很高。
劉安跟他的關係非常不錯,劉安曾跟著他學《盤盂篇》,直到如今,也時不時來拜訪,一起探討學問。
而在月氏人內部,太僕的地位更是高的無法想象,他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這一代的月氏王,月氏王是大漢內部正式冊立的封王,但是這個諸侯王有點特殊,沒有自己的從屬,反而更像是徹侯,在名義上是月氏人的統帥,可在影響力上還是不如這位太僕,太僕就像是月氏族的“不死老祖”,守護本族數年的那種...因為唐國的奇特氛圍,月氏人的漢化速度非常快。
經過了幾十年的聯姻雜居,生活在唐國的這些月氏人,基本看不出與其他百姓的區別,他們開始大量的採用漢名,取字,參與考核等等,南越王趙佗就曾上書告知劉長。
說自己麾下出現了第一個擔任縣令的月氏人,有生之年能看到生活在塞外的月氏人來南越擔任縣令,讓他感受到了大漢天子的無上仁德,如今大漢的強盛博大,故而上書表明情況。
大漢境內有很多的胡人,在其中最為強盛的就是月氏人了。
比起月氏人,生活在燕國的烏桓人就是反面典型,這群人總是反叛,抗稅等等,廟堂裡有人說這是燕王養寇自重,為了凸顯諸侯王的必要性而針對他們,使得他們叛亂,也有人說是燕王暴虐,為了維持龐大的軍隊而重稅賦,從而導致這樣的局面,不過這樣的叛亂在大漢還是小打小鬧,引不起任何波瀾。
太僕輕輕撫摸著鬍鬚,認真的說道:“太尉既然下了令,不管我們是否知道,都是要遵從的,太尉之才能,不是我們所可以想明白的,他要我們設立新的牧師官,肯定是有著他的道理。”
“從西庭國到孔雀國這段地區,也算是不錯的牧場,雖然不如北地等郡,若是在這裡設立,那需要得到西庭國的相助,我要給西庭國太僕寫信表明情況,你們就先去做好準備吧。”
眾人起身,急忙答應。
太僕皺著眉頭,隱約有了些自己的猜測,太尉是要讓自己委派更多的牧民,佔據走廊那一片的牧場,從而加強大漢與身毒的聯絡嗎?
西庭國的太僕是誰來著?
想起來了,是西庭王的舅父竇廣國。
這個人還是挺有才能的,是吳王親自舉薦,陛下送去輔佐西庭王的,他應該能與自己配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