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成熟的教育體系,廟堂要承擔的東西可就太多了。
光是老師的資源,大漢能不能搞定就是個大問題。
另外,大漢的孩子們在過了八九歲後就會自動成為家庭勞動力的一員,那些當父母的,願不願意捨棄勞動力去讓他們讀書也是個大問題。
劉長曾讓安編寫過縣學的教材,可那些東西吧,對比後世還是差了很多。
目前的大漢,已經在各個方面都做到了極點,糧食的產糧是高皇帝時的二十多倍,劉長覺得,除非自己能造出拖拉機或者搞雜交什麼的,否則這糧食產糧在短期內是不可能再次大規模提升了。
這已經是農業時代的頂峰了。
想要讓大漢再進一步,目前只剩下了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就是尚方,得讓尚方研究出更多的好東西來,別的不說,只要蒸汽機做出來了,大漢各方面的發展都會瞬間提升一個檔次。
可惜,那陳陶實在是不像話,這麼長的時日裡,居然連個蒸汽機都造不出來。
另外一個辦法嘛,就是利用自己曾經看到的那些政策,來改變大漢的體制,讓大漢迎來發展,就比如那教育體系,醫療體系等等。
這個辦法看起來比坐等尚方出研究要好很多,可問題是,這東西很費錢,官吏體系倒是好說,但是搞教育,搞醫療,哪個不需要廟堂承擔昂貴的費用呢?
不過,這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身毒。
身毒的朝貢,以及與身毒的通商,將會給大漢的國庫帶來極為豐厚的收入,等到國庫富裕起來後,廟堂就可以想辦法來建立教育體系,源源不斷的用外王之錢財來發展本土...
這就是為什麼劉長會親自去迎接百乘王的原因了。
.......
劉安在這段時日裡過的是相當愜意的,他一改往日的作風,聽從張蒼的教誨,領著舍人和門客們就去做自己最擅長,也是最喜歡的事情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他放下那些心結,開始去嘗試著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時,他的能力頓時就凸顯了出來,他在樂府,一天之內作詩十餘首,甚至還跟樂府令暢談了如今詩歌文賦之變化,以及未來的發展。
他在太學跟諸多博士辯論,說的幾位大家啞口無言,口不能答,掩面而去。
他還領著自己的門客們書寫了一篇文章,一篇他一直都很想寫,早已構思好了大半,卻總是沒有時間來寫的文章。
這一天,他則是來到了賈誼的府邸上。
“聽聞您多次上書陛下,要求以過去的禮儀來治理天下,可是您又提議要改大漢之正朔,易當今之服色,行新時之法度,興大漢之禮樂...若是這些都改了,那還是過去的周時的禮儀嘛?”
賈誼眯起了雙眼,不動聲色的回答道:“過去的禮儀,就是要求每個朝代以自己的五行之學說,設立適合本身的制度,這怎麼能說是不符合過去的禮儀的呢?”
“儒家總是想要效仿古代治理天下的方式,如果過去賢明君王時期沒有郡縣,那他們哪裡會知道治理郡縣的辦法呢?”
“郡縣和封國是沒有什麼區別的,雖然沒有郡守,可是治理地方的人卻是一樣的,用過去賢明君王治理地方的方式來治理如今的天下,又能有什麼不妥呢?”
劉安笑了起來,“如此看來,黃老還是最適合治理天下的學問啊,論過去賢明的君王,沒有能比得上黃帝的,論最有學問的聖賢,沒有能比得上老子的,若是以過去的賢明君王治理天下的方式來治理,那自然是要以黃老學派的方式來治理....”
賈誼一愣,卻又搖著頭輕笑了起來。
“殿下這是在太學辯論的煩了,特意來找臣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