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打仗,三個周勃都未必能比得上韓信,可論惡名,韓信那是遠不如周勃的,這位砍頭將軍在西域作戰,砍完敵人的頭,恨不得將友軍也給砍了,甚至他還真的就這麼做了,他以不服從軍令的名義,收穫了大量的僕從軍首級。
韓信雖然治軍嚴厲,可他從來不幹這樣的事情,也從來不會下達讓麾下去送死的命令,周勃的行為,讓他頓時變得惡名昭著,原先諸王只是因為他擊敗匈奴而害怕,而後來,就純粹是因為他的惡名而懼怕了。
那位年輕的河西國大臣笑呵呵的說道:“既然諸大王已經到齊,那我就派人來送你們前往長安,去拜見陛下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了,在大王們離開之前,我想以私人的身份來提醒各位一句,我曾作為陛下的舍人,對他十分的瞭解,我家陛下為人溫和,寬容大度,禮賢下士,是一個真正的仁慈的君王,不過,大漢非常的重視禮法,各位到達長安之後,可以先學習大漢的禮法,不然,若是做出無禮的事情,我家陛下不會在意,可大臣們就不會願意了。”
這位大臣說完,這才示意官吏們將他們帶走。
隨即,這些西域諸王坐上了大漢特意為他們做準備的車,在甲士們的保護下,朝著長安的方向行駛而去。
樓蘭王看了看前後,總共有二十七位王,他也只認識不到一半的人,來這裡的都是一些大王,那些領地太小的“城主”王,都不在受邀之列,這是樓蘭王第一次看到了所謂的馳道,他從來沒有想過,馬車能行駛而如此之快,車在那幾道枕木上賓士的很快,在隔壁,也能看到有馬車飛馳而過,這還是個雙向的單行道。
起初,樓蘭王以為很快就能到達長安了,畢竟有這麼迅速的東西,他還不斷的詢問駕車的官吏,想要在自家也搞出這麼一條道路來,可是連著走了十幾天,別說長安了,才勉強能看到隴西郡的邊邊。
到達隴西郡,引入眼簾的便又是不同的風格了。
隴西郡沒有河西國那麼的肅殺之氣,可人口跟河西國就不是同一個水準了,耕地極多,道路兩邊幾乎都看到荒蕪的土地了,到處都是耕地,耕作的百姓,城池並不高大,只是那人山人海的場景,還是看傻了樓蘭王。
樓蘭國舉國百姓才不到六萬人,而隴西郡的一個縣的人口,差不多就已經是他們一國的水準了。
樓蘭王的驚訝,落在官吏的眼裡,就顯得有些可笑了。
“大王啊...你不知道,這隴西,河西,都是大漢最為荒涼的地方,人煙稀少,若是您到梁國,齊國去,那裡的人才是多的,人山人海,走在路上,都是人擠著人啊,光是一個縣,就有數十萬人,整個齊地,就能徵召出五十萬的軍隊來...”
聽到官吏的言語,樓蘭王卻不是很相信,這廝是在恐嚇自己呢。
可是當他們的車正式進入司隸地區的時候,樓蘭王卻相信了。
還沒有到長安,而道路上卻已經堆滿了人,那車隊如同長龍,甲士們不斷的為他們開道,引起商賈和行人的不滿,紛紛高呼起來,放眼望去,這車隊也不知有多遠,反正是看不到盡頭的。
《仙木奇緣》
樓蘭王終於相信了那位官吏的話,他不由得詢問道:“大漢到底有多少人啊?”
官吏沉思了片刻,說道:“當初高皇帝平定天下的時候,十室九空,似乎只有千萬之數...後來蕭相,太后,太上皇都依次頒發人丁之策,獎賞那些多生育的,適當的免去稅賦,到了當今陛下,陛下輕徭薄賦,使得百姓屋內有糧,身上有衣,這比先前的幾次鼓勵生育都管用,百姓們能養活自己,能養活孩子,自然就多生....”
“上次廟堂所言,大概是近三千萬之數...”
樓蘭王有些懵,這個數字對於西域而言有些太大了,大到連想象這個數字都變得有些困難。
官吏卻繼續說道:“所以說,還是陛下最為賢明啊,原先各種鼓勵獎賞,起到的作用都不大,天子上位,情況就不同了...大漢戶籍是連年增加....”
樓蘭王贊同的點了點頭,說道:“您年紀輕輕的,卻對國事有這麼深的理解,又身居高位,前途不可限量啊。”
“哈哈哈,我當初跟隨陛下在塞外討伐匈奴!如今的官職,就是因為那時的功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