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因為陛下的仁德...使得萬民敬仰!”
張不疑自然是笑著附和,他完全沒有要邀功的意思,也壓根沒有說這些學子們為什麼會忽然聚集在皇宮外,劉長卻很開心,他也覺得很驚喜,他本來還一直覺得這些學子們都是麻煩,想著該如何對付這些人呢,在聽聞他們聚集起來的時候,劉長都準備捲起衣袖出去了,後來得知他們是來請罪的,劉長頓時醒悟。
我對付這些人幹什麼呢?與其將他們往奸賊身邊推,倒不如將他們主動拉到自己的身邊,人家能利用這些學子們做壞事,難道自己就不能用他們來做好事嗎?於是乎,劉長急忙弄來了羊,又是寒暄,又是分肉,果然,這些秉持著戰國之風的學子們,在得到天子恩寵之後,一個個恨不得為天子而死。
戰國時留下的那種為賞識者而死的風氣此刻還沒有消散,很多在後來人看起來相當奇怪的行為,在這個時代卻是一種主流,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張不疑就是一個戰國遺風的有力證明,與整個大漢都有些格格不入。
這種風氣影響了大漢很多年,到大漢滅亡的時候,還有因為一頓飯的恩情去幫著殺人的情況存在。
在大漢滅亡之後,這種戰國風氣也就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以劉長這個尊貴的身份,給與這些低爵位計程車子一塊肉,那這些士子們就得為他去赴死了,在此刻,君王想要拉攏某些群體,那實在是太簡單了,只要你表現出真誠,甚至都不必真誠,只要你能表現出自己想要重用,哪怕是利用他的想法,都可以收服他們。
當然,這種風氣是個雙刃劍,好用的同時也可能會傷到主家,就比如你分塊肉讓別人為你死戰,可你分肉的時候若是忘了給別人分,哪怕是你的馭者,那這個馭者都可能帶著你就衝到敵人那邊,因為他覺得自己受到了輕視...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
你可以對你的麾下無禮,但是不能輕視,就像高皇帝那樣,高皇帝會毆打他的大臣,可從不會無視他的大臣。
高皇帝和項羽之中,高皇帝會辱罵自己的大臣,還會毆打,包括往人家的帽子裡撒尿什麼的...項羽就不會這樣,沒聽說過項羽因為大臣說了什麼按著就一頓打,可問題是,高皇帝打完會聽他的建議,會用他的策略,會表現出自己對他的重視,項羽嘛...我不揍你,也不罵你,更不會理你。
高皇帝甚至記得南軍中甲士的名字,而項羽,大概連自己的郎中叫什麼都不記得,甚至當郎中來給他獻策的時候,一臉不屑的看著他,揮揮手讓他離開,然後這位郎中就去幫助高皇帝了,那這位郎中叫什麼來著?哦,他叫韓信。
再說一個,比如項羽身邊有個謀士,項羽派他攻下殷地,成功回來後賞賜黃金,後來劉邦佔領了這個地方,項羽大怒,為了洩憤就決定殺了那個原先攻佔殷地的不起眼的謀士,然後這位謀士也叛逃了...這位謀士叫什麼來著?哦,他叫陳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反正高皇帝能成就大業,項羽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勞的,甚至,項羽在感受到劉邦的謀士實在太少之後,特意殺死韓王成,讓當時做夢都想要復國的張良心灰意冷,直接專心輔佐起了高皇帝,比如考慮到劉邦將領太少,貼心的烹了王陵生母的遺體....
劉長這是第一次感受到做皇帝的妙處。
在原先,他的名聲敗壞,除了同樣敗壞的晁錯啊,張釋之啊這種人之外,很少有人願意主動跟隨他,可如今不同了,身為天子,他的任何一個表現親密的舉動都能迅速讓他人前來投效。
原來這就是做仁君的感覺嘛??
劉長在那一刻彷彿體會到了阿父的快樂。
“以後,朕要裝的更加...咳咳,朕要做一個仁義之君,要多去巡查各地,禮賢下士,親近愛人!!”
周昌沉默了許久,不管怎麼說,至少陛下願意裝出一個平易近人的態度了,這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劉長坐在上位,問道:“不疑啊...讓你去做的事情,可有進展?”
“陛下,明日我就將各處進展的奏表送過來,託陛下之洪福,可謂是進展神速!”<.
“很好!”
劉長大喜,這就是他喜歡張不疑的原因了,張不疑辦什麼事都是如此的迅速,從不會讓他失望。劉長看著自己周圍的這些人,緩緩說道:“這一次的事情,其實讓朕想到了很多,連太學的學子,都能被奸賊所蠱惑,那其餘百姓,又該如何呢?”
“朕決定,設立一個新的機構,專門用來告知天下,廟堂的政令,天下大事,好安撫天下人的心,也好讓官吏們不敢扭曲廟堂之令....”
周昌很驚訝。
他居然覺得陛下說的好有道理,這個提議居然真的很不錯。
劉長在大臣之中一一掃過,周昌在忙著馳道,張蒼要負責奏表,張不疑要負責隸臣之事,陳平病重,召平要負責今年的農桑,劉敬要殺...要幫助豪族,馮敬要協助張不疑,好兄弟要負責戰馬的事情,王陵年邁走不動路,張良整日稱病,張孟倒是閒著,可自己討厭他,王恬啟....王恬啟人呢?哦,對了,在獄內反省呢。
陸賈還在回來的路上,舍人們又分散在各地,群賢們也各自忙碌著。
劉長的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這朝臣有些不夠用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