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兩人大戰,平分秋色,相見恨晚,不分高下,再往後,甚至都學叔孫通開始編造典故了。
《逆天邪神》
看著面前這對“管仲樂毅”開展的經典大辯論,欒布的神色極為複雜。
“錢我出了...家主,我們回去吧...還有要事要辦呢!”
劉長依依不捨的看了一眼商賈,只能結束這次的曠世辯論,“告辭,以後再戰!”
劉長走在路上,忍不住跟欒布說道:“這裡的人都是些飽學之士啊,連商販都能說出這麼多典故來....”
“大王啊...唉。”
欒布搖了搖頭,齊地多飽學之士,這不假,或許是因為聖人的緣故,又或許是因為學宮的緣故,這裡計程車子數量相當的多,墨家來到齊國,都能被他們同化,成為只會開口辯論的“做題家”,完全丟掉了機械等方面的能力。
可大王硬要說剛才的半個文盲是飽學之士,那欒布就不認同了,不過,沒辦法,誰讓大王也是這個水平呢。
劉長先後跟著數個大賢學習,奈何,他這個坐不下來的性格,讓他壓根就沒學到什麼東西,處理奏表啊,寫寫信啊倒是沒問題,也知道不少歷史,知道一些典故,可研究經典,鑽研生僻字,談論過去的學術思想理論,那著實有些難為大王了。
在所有的諸侯王裡,只有楚王和吳王的文化水平最高,能跟投奔自己的大賢們坐著辯論經典,不落下風,其餘的諸侯王,都不咋滴,不過比自家大王還是要好一些的,畢竟沒有逃那麼多課,上課時也不敢神遊天際。
就這個水平說自己是荀子的再傳,張蒼的弟子,屬實有些辱儒了。
不過,想想張蒼的所作所為,在人品方面,兩人倒是一脈相承的。
荀子教匯出的弟子們,能力都是有的,就是各有缺陷,這缺陷還都挺大的。
劉長是第一次來到這裡,一路上都在好奇的看著周圍,時不時就要跑,好在欒布的老手藝沒丟,緊緊跟在劉長的身後,不給他逃走的機會。濟北郡的情況,才是劉長心裡理想的社會,寬鬆的社會風氣,繁華的街道,來往散漫的人群。
當劉長來到了郡守府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
董赤畢恭畢敬的前來迎接。
“哈哈哈,許久不見啊,君無恙?!”
“大王,臣無恙!”
董赤急忙說著,劉長親切的拉著他的手,他將濟北郡治理的非常不錯,遠遠超出了劉長的預期,劉長跟他寒暄了許久,這才讓他回去休息,政務明日再說,他還得去見大哥。
當劉長笑著走進了內屋的時候,劉肥也是知道了劉長要來的訊息,正在等著他。
“大哥!”
看到髮色灰白,垂垂老矣的兄長,劉長有了片刻的失神,只是幾年的時日,劉肥便完成了從中年到老年的過度,大概是因為兒子太多的原因,他老的有些快,畢竟,不是人人都能像張蒼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