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美食博覽會在大廣場舉辦,雖然還尚未開幕,但廣場上已經佈置的像模像樣,除了工作人員,甚至還有大量的遊客,節日氣氛十分濃郁。
大廣場盛名在外,在比利時的地位,和天安門廣場在華夏的地位差不多。
有一種說法是,來布魯塞爾如果沒去大廣場,就相當於沒來。
這就相當於來京城,若是沒去天安門廣場,就相當於沒去京城一樣。
大廣場是布魯塞爾的市中心,始建於公元十二世紀,四周哥特式建築物形似燃燒的火焰。
廣場就像是被火焰包圍的火炬,昭示著國家的興旺和繁盛。
廣場地面用花崗石鋪就,簡約的風格和鮮豔的圖畫展現了這座城市的文化特質。
環廣場的建築物多為中世紀所建的哥特式、文藝復興式、路易十四式等建築形式,其建築風格各異,使人有宛如置身於中世紀之感。
很長時間內,大廣場一直是布魯塞爾舉行重要活動的地方,皇帝和國王在此祭祀。
悠久、厚重、莊嚴肅穆,下飛機後,王牧就對這裡有些失望,但看到大廣場之後,王牧的那些失望情緒就一掃而空。
也難怪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評論它是,“世界最美的廣場”!
廣場十分富有生活氣息,各種酒吧、巧克力店、餐館點綴四周。
因為美食博覽會就在這裡舉辦,給本來就遊人如織絡繹不絕的大廣場又平添了十二分人氣,愈發的繁花似錦烈火烹油。
“很快就到我的展位了!”
唐巖鴻很熱情,不斷的給王牧幾人科普美食博覽會的一些情況。
展覽會的評分系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食客推薦,在博覽會期間,每個食客都會有一顆星,食客在吃了美食後,若是覺得非常喜歡,就會把自己的星星贈予。
得到的星星越多,積分就越高。食客的大眾評分,最終佔總評分的40。
雖然都是在大廣場,但地段的好壞與否,那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人都是有惰『性』的,能少走點路,誰願意多走?
展位這麼多,充斥著世界各地的頂尖美食,許多人走著走著,這裡嘗一點那裡吃一點,可能還沒走完就吃飽了。
更何況,人對美食的接受度也是有限制的。
同樣美味的食物,最開始吃感覺非常的好吃,大滿足,但吃到一定程度後,這種滿足感就會不斷的衰減。
到了後來,甚至會產生反感情緒。
排在靠後的展位,就是這麼吃虧,就算有遊客過來,口味兒也更加挑剔了,最大的不幸還是星星基本上都送出去了。
覺得不公平也沒有辦法,世上哪兒有絕對的公平?主辦發能做的也是保證相對的公平!
更何況,展位在哪兒,這是抽籤決定的,位置不好,只能怪你自己運氣不好,怨不得別人。
“到了,前面就是我的展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