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笑笑花了半天的時間瞭解周圍環境,總算是有點眉目。她現在呆的這個小村子,是三省交界處,少數民族聚集地,歷史上一直算是個三不管地帶。
抗戰時期因為偏僻,村裡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一直到建國後,土改幹部進村,家家戶戶分了地又組成互助小組。村子裡一直缺少鐵器,耕牛也沒有幾頭,所以他們這直接把用工分制。當然,村裡家家戶戶還有自留地,這個可以用來種菜。
村裡是幾姓雜居,不過漢人佔多數。林家算比較大的家族之一,林笑笑的祖父三兄弟,林父也有兄弟姐妹四個,堂兄弟姐妹就更多。林父是命不好,夫妻倆一起跟船去武市做點小生意,結果船翻了。最後人沒了,貨也沒了,家裡虧了本錢還要埋葬老人,這家也就越發窮。
俗話說的好:“救急不救窮”,林家的長輩對林笑笑兄妹倆還是很照顧,只是過日子卻要靠自己。這次林笑笑回到村裡,能有一間屋子落腳,那也是林家一個過世的孤寡老人留下來的房子,也由族裡長輩做主給了她。
這房子也就是勉強能遮風擋雨,牆是土磚牆,屋頂是茅草的,每年都必須換新。這房子能留到現在,也是那老人才過世大半年,要再長點時間無人居住,最後也不過變成一堆泥土。村其他人想要建房子,那都是木屋,才看不上這樣的破破爛爛。
山上有樹,砍幾根做成木板,再自己挖土燒點小瓦,一間新房子也耗不了多少錢,付出的大頭反而是勞動力。村外的很多寨子吊腳樓建的才夠氣派好看。當然,現在村裡的土地都歸集體所有,再想建房子倒沒有那麼容易。
林笑笑知道不用單獨種地也鬆口氣,她是真不會種地。空間的東西那都是用意念就可以控制,她只會動嘴不會動手。她現在的情況想離開村子都不行,一個文盲能去哪,更重要的是介紹信都拿不到。
林笑笑出來轉夠了,打算先回去再說。天寒地凍,缺衣少食的時候也沒人愛出門活動。走動走動也是要消耗熱量,在家待著還能省點力。
林笑笑回到家見到煮的紅薯粥好了,她把家裡僅有的一個缺了口的破碗找出來。洗乾淨之後盛著熱氣騰騰的粥慢慢品嚐。
她心裡在慢慢規劃以後的生活,首先她得想辦法學會認字。脫盲之後才好慢慢改變自己的生活,現在她有好東西都不敢吃太多。周圍的人不會整天盯著她吃什麼,可是大家都是營養不良的樣子,偏偏她養的白白胖胖臉帶油光,這不是明擺著她有問題。
陸崢喝了一碗粥就沒有興趣繼續,剩下的粥她準備留給林大壯喝。他和林大嫂的日子也難過,倆人養著兩個孩子,糧食肯定是不夠吃。
林大嫂雖然對原主不好,可還真不能說她有多壞。原身是膽子小身體也不好,下地幹活幹半小時要休息一個小時,大部分時候只能留在家裡幹活。
她多年來是被林大壯養活,最後嫁人雖然對彩禮有要求,可嫁的也是小年青,並沒有為了錢把她嫁給殘疾或讓她給人當後孃。
衝這一點,林笑笑也得承認林大嫂不是好人可也不是壞人,她也只是被生活逼迫的苦命人。
冬天農閒,一般人都不會出門,不過林大壯每天都會往林笑笑這跑。他是擔心她一個女人單身住,被二流子打主意,特別是她的名聲已經隱隱約約傳到村外。
村裡的人不管關係好壞,當面沒人說她,可村外就不同。特別是田家為了洗清自己的名聲,把一切問題都往林笑笑頭上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