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和大地做了伴~
鳥兒圍著那太陽轉~
華山和黃河做了伴~
田裡的穀子笑彎腰~
蘇山的吼唱聲再一次鑽入大家的耳中,依舊是那樣的震撼,那樣的讓人熱血沸騰。
音樂本就是藝術,藝術更是不分國籍。
大家在乎的就是好聽還是不好聽。
華夏的音樂文化傳承到今天,之所以不再有人願意去關注,就是因為很少有人願意聽。
但不可否認,它曾經輝煌過。
在蘇山沒有聽到這首《給你一點顏色》的時候,也不曾聽說過華陰老腔。
更不曾有過任何的瞭解。
但蘇山從未否認過自己國家的文化,更願意在這種舞臺,將這種文化表演給大家看。
並不是說他多偉大,蘇山認為這是作為華夏人應該做的。
他明明有這個機會,為什麼不利用這次機會,讓更多的人瞭解華夏的文化呢?
蘇山的激情演出,使得臺下的觀眾就沒有停止過吶喊,看似比之前林永基的又跳又唱還要激動。
為什麼沙漠沒有綠洲~
為什麼星星不再閃爍~
為什麼花兒不再開了~
為什麼世界沒有了顏色~
……
又是質問,又是為什麼。
太多的為什麼了,就如歌中所唱,我們明明知道結果,為什麼還要揮霍?
許多的事情沒有辦法說。
大家終於知道這首歌為什麼叫給你一點顏色了。
問題的答案太簡單了,簡單的不用去想就可以知道。
但要改變,太困難了。
老腔與搖滾配這樣的歌曲,雖然給人的感覺很震撼,但能不能起到作用,並不好說,真的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