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有外人在,安然還得裝樣子,不過拆了線頭上的紗布只剩下傷口那處,讓她……
有外人在, 安然還得裝樣子,不過拆了線頭上的紗布只剩下傷口那處,讓她舒服了很多。
聽著女人們的閑聊,安然閉目養神, 輸完液讓陳姝妹和她一起躺在病床歇著。
那邊男孩雖然不疼了卻行動不便, 一天下來不知道要折騰他媽媽多少次。安然強忍著捱了一天第二天便要求出院。沒了滿頭的紗布人看著精神很多, 醫生再次確定後在批準出院。
母女倆出來安然找了計程車打車回家!到家虛弱地被陳姝妹攙扶下來, 引得村裡人都圍上來。安家閨女出了那麼大事誰不知道?安家在村裡人緣好,沒有不關心的。
“這是回來了?沒事了?”隔壁陳嬸先過來問道。
“看安安瘦的, 遭罪了!”
“回來可得好好養養。”眾人都是關心的。
“差點丟了命哪會沒事?病房住進一個出車禍的,天天鬧騰地安安都沒法休息,這不不得不出來,在家養著吧!”陳姝妹向眾人解釋道。
安然只是笑笑,輕聲叫著周圍人, 隨後被陳姝妹攙扶著進了自家。
安家院子很整齊, 房子寬裕,看似日子過得好不錯。安然獨自佔了一間,裡面被收拾的很幹淨。安然有種回家的感覺, 也不知道是原主的感覺還是她的,總之這裡讓她很安心舒服。
接著安家來了一幫又一幫帶著東西來探望安然的人,主要是安家本家和與安家交好的。安保國兄弟四個,還有兩個姐妹, 每家都有幾個孩子, 大多都婚嫁了。
安然看到了她的大伯孃和二伯孃、四嬸, 還有堂嫂子、堂弟媳, 堂姐堂妹,甚至下一輩。別看安然家就安然一個孩子, 別家卻是兒孫滿堂。
“你爸說你需要靜養,不讓我們去,回來就好好養著。”大伯孃是位很慈善的人,對原主很好,對安保國這邊也有照應。
“安安,你大哥二哥他們都跟著三叔去梁家著,把能帶來的都帶來了,還砸了他們家的玻璃,氣的那個老婆子撒潑打滾,引得全村人看笑話呢!”大堂嫂黃莉笑道。
“那家人就該好好整!這次真是便宜他們了!”幾個堂嫂七嘴八舌說著。
“以後受欺負了可別忍,咱們安家不缺人!”
安然笑著聽著眾人的話,在村裡誰要是被欺負全家族的人都不答應,這是多年早就形成的觀念。安然被眾人關心著心裡暖暖,隨後從陳姝妹和安保國那裡一點點將家裡家外都摸清了。
安家人口多,但陳姝妹那邊卻是人口稀少,只有舅舅一家和外公外婆住在另一個村子。
他們現在所處位置依舊在南方,廣東省的一個轄區,這裡水道縱橫,魚塘很多,原住民十戶有六七戶都養魚,也以吃魚聞名,尤其魚生!
魚生古來有之,古人稱之為膾,因魚生吃巧而非吃飽,料理起來極其費工夫,以前都是大戶人家才會吃。解放後因魚生涉及寄生蟲等飲食安全曾經被禁止。到了八九十年代,隨著養魚業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重新拾起這一帶著原始味道的美味。
上一世林成榮偶爾會吃,安然在不同地方也嘗過。因為一直擔心寄生蟲問題沒去好好研究,這一世她來到這裡也不知道是巧合還是緣分,她首先接觸的卻是做魚生的魚!
安家養殖的魚一共兩種,草魚和土鯪魚。草魚在這裡也叫鯇魚,因水質好魚也好。來這裡吃的第一頓魚便是草魚。
陳姝妹很會做魚,處理魚更是麻利,只是幾分鐘一條魚就被斬成幾份。魚頭豆腐煲,香煎魚排,魚片粥,豉汁蒸魚腩,涼拌魚皮,味道很是不錯。
至於魚生,考慮到安然現在還不能吃陳姝妹便沒安排,而是盡量煲湯給安然。安家養了一群雞鴨,想吃便抓,現殺的雞味道極其鮮美,尤其煲湯和蒸雞。
蒸雞是這裡雞的另一種普遍吃法,只需要將雞斬塊,用鹽、白糖、蔥姜、料酒、生抽、蠔油生粉和花生油簡單醃漬,水開上鍋,大火十分鐘左右,一道又香又嫩的蒸雞便可以上桌。如果只取雞肉蒸,雞骨可以先燉湯,湯好之後再在上面蒸雞,這樣又有雞又有湯,兩全其美!
裡面加一些菌菇味道會更鮮!這種蒸雞的方式當地認稱之為桑拿雞!
不但雞可以這樣吃,魚也可以這樣吃,來到南方,安然覺得只要東西新鮮,越簡單越美味。
原主也很會做魚,而且收拾魚也是行家裡手,不然梁家也不會讓她天天跟著去魚檔。安然看看自己這雙手,骨瘦如柴卻根骨分明,面板粗糙硬實,一看就是經常幹活幹的。
這雙手?她想著以後的路,眼下安家吃喝沒問題,但日子說多好卻沒有。她想先去賺一筆錢改善一下家裡狀況,九十年代最賺錢的行業沒過倒爺。沒能力做官倒,私下倒也未嘗不可。她有空間,有一空間的物資,怎麼倒都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