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獵豹。
兩人目光相對,凝視許久之後,王巖最先按耐不住,猛然一步跨前,抓住了那根白蠟杆子,然後猛然一拔,那根深深插入泥土之中的棍子就輕鬆脫離。
緊接著他長槍前指,朝著楊林老師陡然刺去。
他這一“槍”,勢如奔馬游龍,破空竟有炸響,轟然之間,宛如火炮攢射之勢力,讓人為之驚歎。
此人一出手,我就知道,王巖和楊林老師之間,早有恩怨。
若非如此,沒必要在這樣的場合,用下死力。
瞧他這勁兒,就不是下不來臺那麼簡單。
刷、刷、刷
王巖先刺三槍,被楊林老師輕描淡寫地挑開了去,然後開始抖槍。
面對著王巖洶湧如潮的攻擊,他顯得平淡許多,手中的白蠟杆子,如同長槍,扎、刺、撻、抨、纏、圈、攔、拿、撲、點、撥、舞花,簡簡單單的動作之中,卻蘊含著萬千變化。
用槍,力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鬥槍的勁兒。
槍法通神,這一句話用在這位“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的身上,我覺得是恰如其分的。
他的槍法遊走不定,變幻莫測,攻敵必守之地,行走於死亡之間,閒庭信步。
他甚至還能夠在如此激烈的拼鬥之中,幫我們講解與人拼鬥之時的注意事項,甚至還能夠在關鍵時刻,講解道:“五鎖轉連環,一轉身,中平槍為首,二轉身十字槍當先,三轉身剝槍為和,四轉身安膝槍,五轉身白牛轉角”
此為五種轉身,又比如突進,卻分九種:“進,分進,纏進,帖進,攻進,拱進,哄進,揭進,急進。其次有十七靈神勁:停、領、閃、站、鉤、掛、纏、絞、顫、轉、隨、合、出、入、進、退、雜步”
他挨個兒示範,渾然不覺這是與人拼鬥之時最緊要的時刻,反而是與小孩子喂招一樣。
瞧見與王巖輕鬆交手的楊林老師,我的心中滿是敬畏。
提到槍棒,不得不說起另外一人,那便是滄州趙生。
這位馬一岙的好友,論起槍棒,也是一流人物,而我曾經在那農莊之中,與他有過交流,至少在棍棒之法上,他算是我的半個師傅,對於他的本事,我也是十分佩服的。
但即便是那樣的“槍棒雙絕”,比起這一位“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來說,卻又著實是有一些差距。
那白蠟杆子在楊林老師的手中,如同通神一般,即便是在硬實力和修為之上,他離王巖這樣的大妖有些差距,卻能夠完全憑藉著槍法,將其彌補。
他甚至輕鬆愜意地拿住對方,讓其無法掙脫。
這樣的手段,讓人為之傾倒。
不管是我,在場的全部人,都瞪大了雙眼,盯緊了場中,生怕錯過一點兒細節。
作為當事人,豹哥王巖卻又是另外一種感受,瞧見楊林的閒庭信步,他越發著急,整個人已經開始冒出了騰騰黑氣來,即便是沒有顯露本相,卻也將一身雄渾妖力,攀升到了最巔峰的狀態。
而那楊林老師卻反而不同,越戰越內斂,一開始身上還散發著修行者的黃色之氣,但是到了後來,整場都只瞧見他手中的槍。
人,反而化作了虛無去。
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