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莊襄王元年,東周文公與諸侯密謀攻打秦國,秦莊襄王獲悉,命武安君白起率軍攻滅東周國。
五萬大秦鐵騎馳騁之下,入東周國境如入無人之境,遇城破城,遇將斬將。
五日後,東周王都洛邑。
守衛王都的城牆上一片殘破,縱使有著東周守衛負隅頑抗,但依然是這場戰爭中僅存的浪花。
散佈在戰場上的的秦軍默契的收割著頑抗有生力量,武安君之令。
膽敢抵抗者,殺!
你王都城門大破,一道寬達數尺的裂口橫截而過,那是武安君白起的屠城一式所致。
越過城門,城內東西橫街,南北縱街之內,盡是大秦鐵騎奔騰之聲。
有數支小隊攜傳令兵揮舞著秦國的黑底龍紋旗,大喊。
“武安君有令,
城內投降者不殺!
”
然,這家國存亡之間,大部分人選擇了小家,選擇與國共存的兵卒則遭到了血腥的鎮壓。
在戰爭未結束的時候,對敵人半點仁慈都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穿過兵戎相見,你死我活的小規模巷戰,順著洛邑東城牆的建春門向西通向西城牆的閶闔門的橫街。
魏無道在王宮的一角浮現。
陰暗的影子裡,他穿著黑底紅邊的古樸大氅,神色淡然的跨過呻吟不斷,呼吸著人生中最後的空氣的傷兵。
他緩慢得行走在屍橫遍野的王宮大道,不時可見被撕裂的人體如同顏料般塗抹著王宮的屋簷,牆角,拱門,迴廊。
這一切都讓無法引起魏無道的注意。
他的注意力,在那天空之上。
在那裡有著常人不曾見過的奇異景象。
在魏無道的視野裡象徵著東周國運的紫金真龍正對著象徵著秦國國運的黑蛟嘶吼不已。
真龍的腹部伸展出象徵著真龍天子之相的十八爪,爪爪相對握住了一隻三足兩耳的古樸大鼎,鼎上紋有山河鳥獸之相,從鼎中有白芒浮現如同釘子般牢牢的穩固著真龍的龍軀,而這樣的大鼎共有九個。
只是,除了最前端的六爪內的三鼎凝實無比,餘下的十二爪,六鼎虛幻得好似被風一吹就要散架。
“這就是禹王九鼎?那鼎的白芒便是禹王定鼎天下時梳理的龍脈結點,象徵著天下共主的天子位格?”
望著那天空的景象,魏無道喃喃道。
在這戰國之中,他收穫了許多有別於現實歷史的知識,傳聞,其中最為耀眼的要屬一統九州建立夏朝的禹王傳說。
禹王,救黎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平定了九州之禍,在以九鼎鎮壓天地百年後化虹破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