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連線在旋翼轉軸上的感測器,控制系統就可以感知到各種外界氣流的存在。
天才工程師衛妖精,就此提出了大膽的設想:
既然他的飛機可以感受到周身【之外】各處的氣流,那麼完全可以利用這些大氣中本來存在的氣流高速移動。
複雜多變的大氣亂流,實際上是傳統大氣層飛行器的剋星。
但在衛妖精的設想中,他的飛機依靠對氣流的掌握和對旋翼的微操,可以隨意從自然風中進出。靈敏的感知網路和精密的控制系統,可以保證玩風時候的安全。
高空氣流將成為飛行器借力的“高速雲路”。
藉助全球地理和氣象系統,尋找到合適氣流,就能夠以低能耗的方式,實現二十四小時全球直達。雖說所謂的全球直達,最遠的直線距離不超過地球周長的一半,也就是二萬二千公里。但畢竟這是旋翼機,兩萬多公里只飛一天,時速已經接近一個馬赫了。如果碰見的是外星球規模的大風,飛得更快也不是沒可能。但沒法指望它像使用噴射式引擎的飛機一樣,達到第一宇宙速度……
當然,以上全部都只是他的設想。
他還需要蘭澤幫忙建立數學模型,做精確的計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數學模型建立起來,算完了,得不出什麼優質的解……他這方案光是不怕摔,但是飛不好,他還得想別的轍。
蘭澤聽得非常有興趣。
他都聽走神了。
開始想象用細胞、組織和器官,代替衛妖精的成千上萬個機械旋翼……甚至還可以發育出更多的旋翼,達到動物身上毛囊的數量級。
轉軸連線上神經末梢的話……哦豁了,有沒有?
生物體的神經節和進一步的腦,是個全新的設計領域,軟硬體發育涉及到的問題太多。
暫時可以淘個廢舊手環什麼的,重新刷一遍程式。利用現有電子裝置,給飛行生物搭個超小的控制系統。在體表固定住,連線上神經線路就可以用了。
這個實驗生物飛起來一定很好玩。
渾身旋翼的動物,在地球上根本不存在。不過,植物種子早就進化出了各種利用空氣旅行的氣動力造型。
發育可用的生物動力旋翼,僅僅是在動物界不存在現成的dna程式碼可供參考而已,並不存在真正的技術障礙。
所以說,人與人就應該交流。
多細胞生物體,天然就是由獨立小單元細胞)構成的分散式的大系統。
然而每一樣具體功能的設計,總是涉及到生物學之外的專業。蘭澤基本全都不會……他每次現找資料,也能磕磕絆絆地解決問題,但終歸併不流暢。
衛妖精的專業,是工科的大系統工程。側重於工程學各領域各專業的整合。複雜的東西,他反而擅長以簡潔而精準的方式完成。
而且,衛妖精本人的能力是從實踐中來的。別人在學校裡啃教材、學經典案例的時候,他已經自己分包工程、改造城市了。
倆人的領域,看似遙遠,實際上非常相關。
蘭澤如果只需要把工程設計,翻譯成生物的核酸語言dna、rna,以及有限幾個人工符號),那他設計生物就相當省心了。
哥倆以後看來應該多親近!
喜歡人類更新計劃請大家收藏:()人類更新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