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淵源流長,據說起源於太古母系氏族社會。
先秦時代的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姓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為同族的名稱,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稱,用於區別子孫之所出。
由於人口增殖,遷居異地,身份技能的變化等,漸漸分裂出一些支派,這些支派就是氏。氏是貴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稱號,古時,男子多稱氏.女子多稱姓。
然而現如今普遍出現的姓氏,卻多起源於戰國先秦時期。
比較有意思的是,複姓和非貴族姓氏在戰國時期大量產生。
如西門姓。據說僅僅因為,在戰國時期的某人,他只是個剛剛脫離奴籍的平民,無姓無氏,而他又居於城西門,於是自己便以西門為姓。當然,敢以西門城池)為姓,也必然不會是普通人,或許是個強大武士也說不準。
而張姓則特殊一些。張的本義是把弦繃在弓上,將要開弓。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張,也是星名,屬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狀似弓。張是擅長製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圖騰,進而成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這個姓氏十分強大。他們有屬於自己的圖騰,星宿信仰。上古時候,張氏主司武器製造,類似墨家,但比如今的墨家要強大許多,或者說這兩個不在同一個級別。
而有一些姓氏,則天生代表著強大。如姬,姜。他們掌握著最原始的智慧與力量,曾是這片天地的權威,據說可代天封神。或許在上古時期,只要獲得這些姓氏的認可,便可輕易化神。
當然,這些傳說,只是屬於這世間少部分人的秘密,紀行本來很難接觸到,但他剛剛走出的那個小村子,卻與這些秘聞息息相關。
現在的紀行,體內一絲真氣也沒有,更莫說真元真靈。
但這不是最糟糕的。
糟糕的是他失去了全部的精氣神。
沒有真氣真元的供養,他只相當於一個力氣稍大的普通人。
紀行沒有學過任何基礎武學,不懂得培元練氣,甚至連怎麼修習內力都不懂。他以前那麼強大,只是因為有無暇體魄撐著,能夠強行納入天地靈氣為他所用。
而他此次重傷,在他失去意識的半年裡,這副軀體在下意識中,自然要以療傷為主,維持修為則十分勉強,甚至是做不到。
在他受到極高力量水平打擊時,等所有真元真氣散盡,又沒有高階心訣固本培元,養氣靜心,則他的修為很容易被盡數打散。更遑論妖尊任平,隨意一擊都有封鎮之力,沒打死他是他命大。
人,在突然間極度輝煌,又缺乏相應修養時,他幾乎是感覺不到自己所處在一個怎樣的位置。
儒家入門就講誠心正意,墨家講兼愛非攻,法家把秩序擺在第一位,其實都是在努力讓自己門下弟子本心守一,這樣才不會在經歷重大挫折時,一蹶不振。
哪怕是江湖遊俠,也講究一個問心無愧。
而紀行連那個問心無愧也沒有。他的行事全憑天性,若不是在何家上了幾年私塾,何名椿又教了他許多道理。恐怕在那些孩子的欺凌下,等他擁有了真靈上境的力量,要乾的第一個事就是先弄死那些瞧不起他的人。
搞不好他還會強取豪奪,誰不服打死誰。那些追殺他的人,或許他還會想方設法一個個全殺了才解氣。
而他這幾年,並沒有做出那些暴行,不知該說他是高明,還是蠢蛋。
可也因為他那忍讓的性格,使得他缺乏一顆強大的心臟。
現在紀行開始感覺到恐慌了,他怕自己會餓死。
匆匆兩年過去。那句“我會親自來取”,早已被他拋到九霄雲外。他甚至選擇性地忘記了這幾年的許多事,選擇性地忘記了白芙。他現在只想吃飽,至於去哪,他無所謂。
老牛一雙眼似乎看得通透,但它不會說話,它只是沉默地跟著他。
狗子卻從來沒那麼多事可想,每天給紀行打獵,揹著他滿世界瞎轉悠。
有一天,暴雨,紀行抱在懷裡的火種熄滅了。
這個火種,是他費了很大的力氣製作的。用黏土和成一個巴掌大的泥球,中間捏空,鋪上層層炭灰,乾草,曬乾了後,再放入火炭。只要他隨身帶著足夠的木炭,這火種就不會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