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和六部除了訴苦,還請求王秦儘快回都。
偌大的國家,沒有君王坐鎮,朝廷大事皆有六部和內閣商議,短時間內,雖可運轉自如,但時間一久,還是會出問題的,遇到某些大事,出現嚴重的分歧,沒人定主意是不行的。
太子年幼,還不能監國,皇帝又在外打仗,萬一出現什麼意外,可怎麼辦?
大臣們的請求,王秦不能忽視,他決定年底前動身返回洛都。
許平聽王秦要返回洛都,說道:“陛下回京師,可穩定江山社稷,但離開關中的訊息傳出去,會讓將士們計程車氣一落千丈。”
王秦道:“朕不能一直帶兵在外,這場仗打到現在,國家疲憊,紅蓮教利用民生困苦,死灰復燃,大造文章,天狼衛幾次搜捕,都讓朱成晚給跑了。”
“據天狼衛的新情報,有蛛絲馬跡表明,紅蓮教打算在南方某地發動起義。”
許平惱火道:“這些舊楚餘孽,真該千刀萬剮!”
“我們在南方七州經營最久,根基深厚,紅蓮教怎麼敢有信心和勇氣要在這裡鼓動民眾造反?”
面對許平的問題,王秦嘆氣道:“正因為南方經營最久,所以一打仗就從南方各州徵錢徵糧還徵人,而北方,平定時間尚短,對待北方五州的政策仍是寬和,即使打仗也不會加重他們的負擔。”
許平很久沒有參與朝中決策,對這些錢糧賦稅之事並不太清楚,聽完王秦的話,也是嘆了口氣。
“自古官逼民反,陛下,待這場仗打完,咱們一定要減免百姓們的賦稅啊!”
在這件事上,許平也沒有什麼好的主意。
王秦道:“這個自然,但這場仗不是一年半載就能結束的,內閣提議,要我加重三川的賦稅,西川是天府之國,最近兩年,發展迅猛,僅此於江南,但加重西川的負擔,我又擔心西川不受控制。”
“西川有山川之險,自古以來,都是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難平,如今又值戰爭關鍵時期,亡蜀餘孽要是蠢蠢欲動,製造混亂,可就麻煩了。”
滅蜀後,王秦將劉氏一族遷移至金陵軟禁,但那些蜀國的王公貴族們,大多還是留在了西川,只是被剝奪了特權,但仍是有一定的影響力。
看似強盛的大漢,實則也有諸多弊端,遠沒有看上去的那般強大、穩固。
王秦以武立國,雖廣施仁政,但戰爭一開,再好的仁政都彌補不了戰爭的影響和傷害。
許平敏銳的捕捉到了王秦的意思,他問道:“陛下該不會是想和成水華和談了吧?”
王秦道:“有那麼點想法,但這樣做等於前功盡棄,之前的付出和犧牲都將化為烏有。”
許平道:“我認為,可以假意和談,甚至退兵百里,以示誠意,讓齊軍放下戒心,然後大舉進攻!”
王秦沉思,開始考慮許平意見的可行性。
半晌,王秦才道:“成水華怕是沒那麼傻,這種伎倆估計騙不了他。”
許平道:“所以,我們才要做的逼真,成水華如今火上眉毛,就算再不相信我們,也會嘗試和我們和談。”
“而且,我們和成水華和談的訊息,一經傳開,普特蘇瑪聽到了又會怎麼想?”
王秦聞言,眼睛一亮,“不錯,不管和談真假與否,普特蘇瑪都會有疑心,再加上拜特登又回國搞事情,普特蘇瑪怕是沒心思繼續與我軍糾纏了,撤兵是遲早的事情。”
普特蘇瑪和成水華的聯盟,脆弱的像琴絃一般,用力一撥就會斷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