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做些不可實現的設想,倒不如腳踏實地的考慮防禦。
李太沉思道:“如果我推算不錯,許平和韓德,一定會以一支勁旅為刀刃,直插我軍心臟,剩餘大軍掩後襲來,與我軍正面激戰。”
鍾祥道:“上次我軍與其硬戰,可是沒吃什麼虧,甚至挫敗了他們的銳氣,打的他們節節後退,他們還想硬戰?我們可不怕!”
鍾祥的話,引起眾將的附和,大家都贊同鍾祥的說法,對正面硬戰漢軍,絲毫不懼。
金袈卻苦笑道:“韓翼,不過一個二流統帥,那韓德,可是一流的,軍隊到了他手裡,可比在韓翼手裡要可怕的多!”
李太點頭道:“不錯,韓翼、倪俊之流,更善衝鋒陷陣,有韓德壓陣,許平出謀劃策,漢軍的實力將提升一個層次,大家不可小覷。”
漢軍的對手,大多都是吃了輕視的虧,另外就是漢軍的打法往往出其不意,攻勢凌厲迅猛,所以才能將對手打的滿地找牙。
李太研究了所有漢軍將領的戰役,總結出了一個道理。
要想打贏漢軍,就得比漢軍更出其不意,更膽大心細。
要想擋住漢軍,就得滴水不漏,密不透風。
最主要的就是隨機應變,靈活多動。
這就要取決於統兵將領們的個人能力和判斷力。
很顯然,魏軍將領們,大多都太死板了,不具備隨機應變,靈活多動的能力和判斷力。
這是魏軍的一大短板。
相比之下,漢軍的將領就更加彭勃,更具靈活隨機的能力。
在戰場上,漢軍更具優勢。
李太擔憂的看了一眼眼前的將領們,為魏國的未來感到擔憂。
為了應對漢軍的第二輪攻勢。
李太選擇了堅清壁野,他將隴南所有城池的百姓、物資,全部遷往關內。
他則選擇在隴南和關內的咽喉之地,成倉,駐守。
成倉是座小城,根本容不下二十萬魏軍。
因此,李太將成倉擴建,並在外圍設立輔城,形成犄角之勢。
成水華對李太的做法,雖有不悅,但他還是認可了李太的做法。
因為這是目前隴南戰局的最佳防禦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