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雙方相差懸殊的情況下,督戰隊只會起到反作用。
而此時,聶正邦的督戰隊就引起了眾怒。
燕軍被漢軍打的節節敗退,又遭到自己人屠殺,迅速致使大多數人憤怒的當場投敵,反過來與督戰隊廝殺。
場面混亂一片,將尉之類的武官,根本約束不了部下,有些直接帶部倒戈。
情況出乎意料,局勢徹底得不到控制。
聶正邦又氣又惱,毫無疑問,這一戰,他敗了。
他建立的燕國,將要亡國了!
“陛下,我們逃吧!”
一旁的心腹勸道。
燕軍在整個戰場呈現崩潰趨勢,倘若逃的慢了,怕是會走不掉。
聶正邦很是贊同逃跑的建議,但若是就這樣跑了,只會加速軍隊的崩潰,到時候被漢軍追擊,逃走的可能性也不會很大。
必須留下幾個將領在此暫穩軍心,為他逃跑爭取時間。
聶正邦的想法被幾名心腹捕捉到了,他們趕緊縱馬舞刀,向前衝殺,離得聶正邦越遠越好。
這個時候,繼續跟著聶正邦,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投降大漢,才是唯一出路。
他們剛衝到漢軍面前,就立馬丟掉兵器,舉手投降。
既然投降,那麼越早越好,晚了只怕會被自己人在背後宰了,然後用他的人頭作為投降的獻禮。
聶正邦目睹了這一幕,氣的吐血,他引以為重的心腹,居然在關鍵時刻,全都背叛了他。
這就是忠誠?
叛徒,都不會有好下場的!
聶正邦在心裡用最惡毒的語言詛咒了他們。
他忘記了,曾幾何時,他也是一個叛徒。
詛咒是否在別人身上應驗,尚未可知,但在他身上已經應驗了。
聶正邦帶領部分親衛,如喪家之犬般逃離,燕軍見他們的皇帝都跑了,哪裡還有心思作戰,鬥志徹底喪失,全面崩潰,或逃,或降。
龍治命一員副將率領一支軍隊馳援韓德,他則率大部追擊聶正邦,將燕都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