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治大國,如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王秦知道,他做的沒錯,但他不是聖人,心中始終有親情,這次流放哥哥、表弟,最悲傷的不是別人,而是他。
希望能透過這次事件,警示他人,不可再犯同樣的錯誤。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更何況王秦已貴為天子。
自從王秦將父母哥嫂接來京城,幾乎每天都有親戚從老家趕來,想從中獲利,王秦的父母是來者不拒,只要來了,就定會給些東西。
像王虞、王賢,只是仗著皇親謀取利益最突出的兩人,還有更多的人,對比他倆顯得小巫見大巫。
這次流放王虞、王賢,給其他人敲響了警鐘。
隨後,天狼衛挨個上門談話,嚇得他們趕緊夾緊尾巴,不敢再興風作浪。
處理完此事,王秦又在朝堂上嚴厲的訓斥了韓淝等大臣,並對他們罰俸一年,小施懲戒。
次日,姚中書入宮拜見王秦。
他在湖郡效命於王秦時,已是五十多歲,至今已過去了九年,這個年紀,在任何地方,早就是半截入土之人。
而他卻還在朝中忙碌,體力、心力早就不支。
他感念王秦對他的知遇之恩,否則他還是湖郡一個不討人待見的小吏,不可能有今時今日之地位,位極人臣,一展所長。
但他畢竟老了,就算再怎麼有雄心壯志,再怎麼捨不得,也到了該退的時候了。
與他有同樣想法的還有郭樹平,兩人都是小吏出身,為王秦賞識,才能成為新朝的開國功臣,可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他們來說,這輩子夠了。
王秦正在批閱奏章,見姚中書來了,便示意範如意命人給他搬了個凳子。
兩人相識多年,就像老朋友一樣,在沒外人的時候,並無多少拘禮。
“陛下,臣此來是想向陛下告老還鄉的,臣知道,臣這樣講有些唐突,但臣老了,連看字都有些模糊,實在擔當不起重任了。”
姚中書朝王秦拱手道。
王秦有些詫異的放下手中的奏章,看向姚中書,姚中書不說,他真的忽略了這一點,面前的姚中書,滿頭白髮,是一個滄桑的老人。
尋常人家,到了他這般歲數,早就在家,兒孫繞膝,享天倫之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