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戰場,擁有巨大兵力優勢的武國,接連戰敗,整體戰局出現崩潰,雙方由對峙狀態,變成武國被動,大漢掌握主動權。
石井松帶著曹伍陸一路逃到原石聰的大本營蒲州,在此休整。
本來石井松想去奪回燕都,但考慮到聶正邦和韓德的合作關係,擔心他這邊去打燕都,後面漢軍就追殺過來。
到時,武軍又會陷入兩難之境,搞不好會被全殲於燕都城下。
所以,石井松權衡利弊,退往蒲州。
蒲州城,雖然比不上燕都雄偉堅固,但在趙國也算是一座堅城,有足夠的物資儲備,可以供應武軍。
面對失敗,曹伍陸沉默了,他不知如何部署接下來的軍事行動。
對付漢軍,武軍應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才能有效。
本以為自己是個王者,來了中原將吊打漢國,誰知戰局一開,成了青銅。
曹伍陸的心裡滿是悲憤和委屈。
就連一直對他恭敬有加的石井松,如今也常常給他臉色看,退守蒲州城這麼大的事情,居然都不向他通報和請示,而是自己想好就做了。
曹伍陸命人去傳石井松來見,石井松卻推說軍務繁忙,沒有時間前來,這可把曹伍陸氣壞了。
這個老部下,現在越來越目無長官,竟然不聽他的召喚。
原因是什麼,曹伍陸很清楚,決斷失誤,導致戰局慘敗,此事對他的威信造成了極大的重創。
以至於石井鬆開始避過他,而自行決斷。
石井松整頓兵馬,清點一番後發現,他的田橫兵團只剩十萬人了,其他的兵馬大多戰死,或是與大部走散,還有的成了漢軍的俘虜。
漢軍雖說不殺俘虜,但對俘虜決不會寬容。
所有的俘虜,統統被押解回漢國,從事最繁重的徭役,修官道、疏河道……
這些事情幹個三五年,這些武軍俘虜差不多也就油盡燈枯了。
當然,他們為大漢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面對兵力的嚴重缺失,石井松下令從趙國本土徵兵。
趙國人自然不願意參加武國的軍隊,替武國人賣命,經過幾天時間的徵兵,田橫兵團只徵得了幾百人。
這些人大多都是實在沒有辦法,純粹是為了口吃的才來投武軍。
沒有辦法的石井松,只得下令抓壯丁。
此舉嚇壞了趙國人,如今的趙國,朝廷形同虛設,連皇帝都失去了昔日的尊嚴和權勢,許多地方官府開始自立,或是被起義軍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