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朕法> 第三百二十六章 爭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二十六章 爭吵 (3 / 3)

姚中書道:“大漢初立,百廢待興,陛下之前也說了,當集中全力,優先發展國內的民生經濟,三年之內,不動一兵一卒,保持和平穩定狀態,如今才過了一個月,就又要動兵。”

“雖然許大人說的有理,但臣不認同,依大漢當前之國情,實在不宜再動刀戈!”

郭樹平與姚中書最早都是湖郡小吏,後來歸順王秦,得於平步青雲,才有今日這般地位,因此兩人在政治上是同盟關係。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姚中書反對發兵,郭樹平也不例外。

郭樹平當即出聲:“不錯,我大漢是從戰爭的廢墟上建立的,此前數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田地荒蕪,民不聊生之狀遠勝於蜀國,今陛下重振乾坤,才使這片山河有了復興希望,不動刀戈,全力發展,才是王道!”

許平嗤笑一聲:“怪不得你倆之前,做了湖郡幾十年小吏,沒有起色,小民思想不可取!咱們的陛下可是千年難得一遇的聖君,比之秦虞開國之君,亦不差幾分,心胸所懷,是浩瀚天下,豈可因當前小小得失,而置雄途偉業於不顧!”

“許大人說的有理!發兵蜀國,從長遠計,有利於我大漢!”

“救援劉鼎,打擊劉焌,雖然是件划算的買賣,可是劉焌手握四十萬大軍,我們發兵多少,才能制衡劉焌,甚至是打垮劉焌?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

最終,支援許平的聲音,戰勝了姚中書、郭樹平,還有一些人,兩不得罪,不出聲,討論結束,許平勝出。

王秦心裡大喜,“許平言之有理,眾卿之言也都各有各的道理,大家都是為了大漢,不必互相嘔氣,朕深思熟慮,還是傾向於許平的話,發兵蜀國,從長遠計,是有利於我大漢的,只是,發兵多少?救援劉鼎到那般地步?獲取多少利益?都是一個問題。”

許平摸準了王秦的心思,立即出聲道:“現,魏國大軍正在天棋關外,劉焌手握四十萬大軍,如果我們發兵三十萬,可助劉鼎返回天府,但蜀國局勢必將糜爛,劉焌狗急跳牆之下,保不準會做出什麼決定?投降魏國?還是揮軍天府,與我國決一死戰,所以,不能出三十萬兵。因為這樣做,結果無論那種,都是慘烈的。”

“發兵二十萬,即使不能殺到天府,但幫助劉鼎保住南川之地還是大有可能的,這對我們當前形勢,是最有好處的,既起到了分裂蜀國的目的,制約了劉焌,也不會讓魏國分得好處,同時,還算履行了與魏國之前的約定,和當前的請求。”

“二十萬兵馬……”

王秦有些頭痛。

大漢當前,有精銳步卒三十多萬,水軍近十萬。

但是京畿的防守需要十萬,永安省去了五萬,龍潭口去了二萬左右,還有十幾萬,但前不久,同意了一批解甲歸田。

所以,真正的精銳,只有幾萬可派,新兵倒是招募了不少,可去了戰場,能否發揮戰鬥力又是一個問題。

除了兵力問題,主帥派誰?

又是一個問題?

王秦心知肚明,他麾下諸將,除了龍治、韓德幾人,沒什麼能獨擋一面的。

尤其還是入蜀作戰的大將,龍治是不能動的,時間不允許,形勢亦不允許,韓德倒是可以派,但王秦希望能將韓德留在朝廷,作為定海神針。

還有誰?

能統率這麼龐大的軍隊?

從南方的山地,進入蜀國南川,完成自己的戰略設想?

喜歡朕法請大家收藏:()朕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